人民网首页

实事办到“家”

——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教育局推进家校共育为民解忧

2022年02月10日08:36 |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实事办到“家”

教育是家长的心头大事。“双减”政策之下,如何减负不减质?家庭教育如何跟上?……不少家长有了新需求。

“群众需求在哪,实事就办在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教育局党组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千名教师访万家、家校共育促成长”活动小组,全区2615名教师累计进行了52300人次家访。这一跑,真就摸清了不少家长的需求。

问题清单即履职清单!朔城区教育局着手对症下药,逐一破题。

办实事,要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平时工作忙,有心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却不知从何下手。”朔城区第二小学家长吴娟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像两条平行线,这一问题存在于很多家庭中。“在政府引导下,学校、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区教育局一次党组会上,特级教师、家长代表也被邀请参加,大家热火朝天展开讨论、统一思想,一条“家庭教育推进战线”就此形成。

组织有号召,老党员站了出来。退休老党员、特级教师刘金兰等教师代表,就家校共育前往外地“取经”,学成归来后马不停蹄地培训教师,由教师传授给家长。后来,家长们发现,课程虽好,但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学校听课。区教育局又接着改进方式,邀请教师加班加点拍摄教程视频,并推出课程合订本,家长有空可随时看。工作人员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四个“家校共育群”赫然在列,教程视频每期半小时,观看十分方便。通过线上线下两条途径,区教育局先后培养本土家教指导师150多人,培训家长40多万人次,家长们纷纷点赞。

办实事,要给困难群众兜住底。活动中,区教育局将重点放在了家庭困难等“七类”弱势学生身上,及时建立特殊档案,详细记录“低保、残疾、孤儿”等特困学生的信息,免除学生学杂费并提供补助的同时,鼓励学校承担起学生成长中的更大责任。

支部打头阵,党员当先锋。朔城区二小党支部积极开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活动,每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班级、转化一名后进生、资助一名贫困生,积极与学生谈心了解需求。

“孩子父母有精神疾病,平时是爷爷奶奶在带,老人年纪也比较大。”朔城区第二小学老师刘宝发现,班上的王同学经常不穿校服来上课,学习成绩跟不上,性格也比较孤僻。本想通过家访让父母重视孩子在校情况,现实状况却令她鼻头一酸。“这之后我和王同学的奶奶经常在微信上沟通,给她提教育建议,孩子在校的日常学习、生活我就多操心一点。”家校共育开展以来,刘宝明显感觉到王同学的变化,性格开朗多了,学习也进步不少。

实事还要办细。一顿午餐,让不少家长犯了难。“每天中午来回2趟接送,很多家长反映实在做不到。”看着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有的中午回不了家,只能吃零食当午饭,和丽小学校长田彪急上心头。去年8月,山西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试行“放心午餐”工程。“这是解决孩子们吃饭问题的大实事!”和丽小学主动请缨担任工程试点单位,还增设了午休宿舍。

未等资金到位,校领导和一些教师就先行垫付,加紧建设;人手不够,党员教师带头,排班当起了“管家”。“明厨亮灶”的食堂里,老师引导着学生有序取餐;干净整洁的午休宿舍中,老师挨个查看,陪伴孩子安心入睡。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在这吃得干净、睡得安心,我们负担也轻。”

实事映初心,为民服务不止步。区教育局局长张义新说:“为群众解难的好做法,我们要继续扩面,争取在3年内实现全区覆盖!”(本报记者 王沁芳)

(责编:宋美琪、王珂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