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邓小平怎样写文章

蒋永清 叶帆子
2022年02月09日08:19 | 来源:学习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邓小平怎样写文章

  邓小平的文章主题深刻,聚焦实践、语言朴实简洁又活泼生动、感情真挚。他的文章,就如同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手法,用风云际会的如椽大笔,写就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诗篇。

  主题深刻,立意高远,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过程中,邓小平的文章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动各方面拨乱反正发挥了重大作用。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解放思想、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邓小平在198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响亮口号。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的一系列文章,站在时代要求、国家发展、人民期待的高度,为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比如,《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等深刻阐释改革开放新时期最具鲜明特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阐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要思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阐释“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阐释时代主题。《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十三大的两个特点》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中央要有权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992年,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又一个紧要关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文以载道。邓小平的文章(包括谈话整理的文章),主题立意高远深邃,意义非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深刻揭示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深刻揭示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取材广泛,聚焦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的文章素材取自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鲜活实践,贴近实际,生动丰富,毫无空泛之谈。

  抗日战争初期,邓小平在山西做统战工作,《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就是对统战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分析。在领导晋冀鲁豫根据地建设中,《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按照“三三制”原则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主张。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决定调整新区政策,邓小平撰写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结合实际对中央指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发,得到毛泽东高度重视,成为阐述新解放区土改政策重大调整和转变的标志性文件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克服国民经济困难的艰苦岁月中,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开始对“大跃进”运动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中,《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军队整顿的任务》等文展现了他大刀阔斧开展全面整顿、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勇毅决心。

  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听汇报,进工厂,下农村,访家庭,通过实地走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他的文章往往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是视察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后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的里程碑之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等文中阐述的重大论断推动我国快速缩小整体科技实力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后,成功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的经典之作,彰显了邓小平驾驭复杂局面的卓越能力。

  邓小平文章的取材丰富还体现在他爱用数字、善于“算账”。《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中用算账的方式一笔笔勾画出了跃进中原的大好形势。《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中用关于县区、人口、粮食等内容的一个个具体数字总结了西南地区的土改经验。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为确立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又一次“算账”。《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阐释了设计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目标的思考过程:“据澳大利亚的一个统计材料说,一九七七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为八千七百多美元,占世界第五位。第一位是科威特,一万一千多美元。第二位是瑞士,一万美元。第三位是瑞典,九千四百多美元。第四位是挪威,八千八百多美元。我们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现在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大概不到三百美元,要提高两三倍不容易。”后来,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实际,又对小康目标进行了调整:“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一千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八百、九百,就算八百,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

  语言简洁深刻,文风活泼生动,感情真挚自然

  邓小平的文风言简意赅、简约朴实。《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共收录文章119篇,最短的不足百字,最长的南方谈话也只有7500字。

  简约朴实并不等于简单化,而是在简洁中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比如“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稳定压倒一切”等,都是用浅显明了、简练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内涵丰富的理论观点。这些论断迅速流传,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句。

  比起长篇大论,思想深刻的简约语言往往更能体现出掷地有声的力量感。《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中关于主权问题的阐述就是鲜活的例子:“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斩钉截铁的语句宣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魄、力量和决心。

  邓小平的文章是用以指导人民进行革命实践活动的,因此,他经常巧妙地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俚语俗谚。比如,形容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讲到精简军队的意义时说“虚胖子能打仗”?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中,为形象地表达关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引用了一句四川俗语:“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在《各方面都要整顿》中,谈到同派性作坚决斗争的立场时举例说:“有个‘老大难’单位,过去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后来下了决心,管你是谁,六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四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一摸,就见效了。”这些生动活泼的语言使得邓小平的文字更为贴近生活,易于被群众接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邓小平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还在于饱含着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首先是对人民的爱。邓小平文章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就是人民,直接抒情的对象也是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除了对人民的大爱,邓小平的文章中不乏对个人感情的娓娓道来。有对毛泽东的敬仰:“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有对周恩来的怀念:“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们和人民很尊敬的人。”

  (作者分别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编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四级调研员)

(责编:刘圆圆、万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