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邢台: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当代“新愚公”精神

“李保国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事迹,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和老百姓的‘钱袋子’息息相关,学好这门专业将来大有所为、必有可为……”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专业30余名师生,在参观完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1981年,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上班仅十几天就扎入太行山区,搞起山区治理。初进太行山,他就选择了当时最穷最荒的邢台前南峪村进行开发试点。在他的带领下,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农民脱贫致富。他独创的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工序,让内丘县岗地村这个昔日荒山、秃岭、人均收入不足80元的小山村摆脱贫穷、走上致富路,人均年收入达到4.5万元。常年的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2016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去世后,李保国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他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邢台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把李保国先进事迹展览馆等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谋划开展了“传承邢台红色基因”系列活动,通过做好红色宣传、组织红色创作、开展红色教育、用好红色典型、开发红色线路,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看到有这么多人前来参观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岗底村的党员干部们感触很深。李保国去世后,这些和李老师生前最熟悉的党员干部们和村里60多名种植技术精湛的持证技师,一起自发成立了“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向本地及周边果农提供免费技术支持。“我种了三亩苹果树,‘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经常来我们村,指导苹果培育技术,天热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更别说吃饭了,我特别感动。”河北省临城县贾庄村村民贾扎根说。
为进一步讲好李保国故事、传承好红色血脉,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发挥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作用,以李保国先进事迹展览馆、李保国墓地、岗底村万亩果园等场所为依托,探索实施实事带入、实景体验、真人再现的“现场式”“沉浸式”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示李保国生前事迹,努力实现让红色资源“动”起来、党史教育“新”起来、文化传承“活”起来。
(作者:李文志,中共邢台市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