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内蒙古通辽市:

学史力行担使命 实干为民践初心

郭洪申
2021年11月26日08:57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通辽市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融会贯通、办实事与开新局同向发力,精心组织“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强化领导 高位推动学习全面覆盖

通辽市委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累计召开7次常委会和领导小组会议、3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8次调度会议和分领域推进会议,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市领导带头讲党课,带头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带头推进重点民生项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并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结合实际作出具体安排,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市委中心组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11次、专题读书班2期、“科尔沁大讲堂”专题讲座3期,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作出示范。通过“微课堂”“周课堂”“学习夜校”等,开展“线下+线上+现场+流动”联动学习,营造处处有课堂、时时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学习教育环境。全市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30余万篇,参与学习研讨16万余人次。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嘎查村(社区)、“两新”组织五大重点领域制定基本任务清单,在市委党校举办“树立正确党史观”研讨班。市委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举办“弘扬建党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电视宣讲活动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少年演讲比赛。坚持面向群众,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组织好读书学史、学习先进模范事迹、红色家风传承等系列活动,累计举办7000余场次,受众200多万人。广泛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性歌咏活动,创作推出《烽火安代》《大刀红》等精品舞台作品,制作MV13个,举办群众性文艺汇演11场次,参与演出的党员干部群众超过6000人次,线上线下累计观看量100万+,新华社等媒体的集纳报道总浏览量600万+。

丰富学习载体,打造红色课堂。因地制宜盘活红色资源,结合开展涉意识形态展陈场馆大排查大整治,对全市69个涉意识形态展陈场馆和文化场所进行了排查,并对全市64个红色资源点位开展普查汇总申报。立足开鲁县麦新纪念馆等12个精品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参观革命文物、观看红色影片以及革命传统体验学习等活动,实施“通辽红色故事会”工程,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活动2700余次。

宣传宣讲 做大主流舆论

加强媒体宣传。通辽市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工作作为全年宣传重点纳入每月《新闻宣传提示》中,制定下发宣传工作方案、专项提示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阵地作用,开设专题专栏10余个,全市媒体播发有关报道2.7万+篇(条),450余篇(条)被自治区以上媒体采用。其中,《“半顶毡帽”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麦新》在新华社发布后点击量达200万+,《内蒙古通辽红军小学: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学党史》被人民网总网头条重点推荐,《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民办实事 用心解难题》等稿件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库伦旗:多彩活动礼赞建党百年》等稿件被自治区“学习党史”小程序在主页推送。“永远跟党走”通辽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大合唱活动受到新华社、人民网等多家上级媒体专题报道,总浏览播放量超330万。由自治区组织开展的《再唱赞歌给党听》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通辽)全网总浏览量超600万+。6月2日至11日启动“建党百年·追寻历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组织市级媒体20余名记者深入全市9个旗县市区近40个采访点进行采访,发布新闻稿件120余篇(条)。

开展理论宣讲。先后组建市委宣讲团、“党史青年说”宣讲团和“五老讲党史”宣讲团分赴城乡基层宣讲党史,全市宣讲2000余场,受众20万多人。全市各地各单位组建“四史”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近300场次,受众2万余人。加大融合传播力度,《马上学习》节目已经开播15期,网络观看量170万+,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关注。结合“百年百场”红色电影展映、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开展电影宣讲1500场次,受众5万余人次。深入开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宣传教育,推出电视解读节目5期,编印分众化宣传手册5500册,发至各族干部群众手中,在此基础上编写条例辅导读本,被列为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即将出版。

创新机制 确保常态长效

通辽市建立了党史学习教育情况报送、巡听旁听、精准督查、知识测试、分类推进、经验交流、情况通报、纪律配套等10项制度,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推进。探索建立了“清风引领、四联四融”常态化办实事工作机制,坚持以“清风引领”为主导、群众需求为导向、多元联动为关键、社会协同为支撑,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通过扎实开展“清风铸魂、清风惠民、清风护航、清风肃纪、清风强基、清风共治”六大专项行动,净化政治生态,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护航为民办实事;通过“四级联动”,大抓基层一线。启动“四级书记”带头下基层联动办实事,实行“四带头”“七联动”“十个一”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模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通过“四化融合”,发挥党员群众、各类组织整体功能,实现征集民意常态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志愿服务品牌化、政务服务数字化;通过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完善“群众提出、群众参与、群众评价”工作机制,走深走实“确定计划、列出清单、项目认领、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五步工作法,建立“周调度、月汇报、季点评、年评议”督导推进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各地各部门也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机制制度创新,积累了有益经验。

以“实”惠民 践行“五个着力”

按照“五个着力”要求,全市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4804个,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2万余人,认领民生实事15767件,到所结对共建的嘎查村(社区)报到30666人次。各地各部门深入查摆各类问题8916个,细化梳理重点民生项目3812个,分层分级建立问题清单,逐条逐项提出整改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一销号,推动“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普遍解决。截至目前,累计集中解决问题3402个,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好科尔沁草原,治理好科尔沁沙地,恢复好西辽河流域生态,落实好农业节水、矿山治理、能耗双控等重点任务,高质量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医药中间体和成品药、清洁能源、金属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实施“科技兴蒙”重点专项,与赤峰市共同签订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持续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果普惠群众。全面推行“水、电、井、路、树、技”六配套,推广建成无膜浅埋滴灌高标准农田585万亩。“四个千万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基本完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7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62%。

二是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强化防贫预警监测机制,累计入户排查49.8万户,投入资金11.2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02个,帮助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3.6万人。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嘎查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较2018年提高73个百分点,1276个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68万名党员群众参与集体经济项目经营,辐射带动农牧民增加收入2.49亿元。

三是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推动社会事业深层次发展。全市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60余场,接待参会单位2000余家次,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万余人,新增技能人才9297人,技能提升培训完成2.33万人次,“以工代训”完成11.7万人次,全市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10014人,农牧民稳定转移就业28.3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人口全覆盖。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提升工程,新建续建中小学19所、公办幼儿园13所,全市范围内推行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阳光招生”“均衡分班”。重组市疾病防控中心,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73%。累计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三难”项目243个、8.1万套。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复牌,创建工作保持常态化开展。

四是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组织30个市直部门作出公开承诺,推行“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模式,窗口服务单位党员深入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活动,构建“四办”(蒙速办·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为民服务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2585项,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3013项;开展“政府办难事、解决群众办事难”“政务服务会客厅”等活动,在全区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跨层级审批。

五是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系统性推进“清风引领”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以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奈曼旗、开鲁县等地分别建立“贯通‘五中心’为民办实事”“有事村里说”等工作机制,推动办实事常态化、便捷化、规范化、程序化、品牌化、标准化,“自下而上”精准解决群众需求,用制度保障各级各部门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郭洪申)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