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守正创新 写好立德树人新答卷

——山东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砥砺办学初心

2021年09月10日08:14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山东大学发端于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已经矗立于齐鲁大地120个年头。回望百廿历程,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大学引导全校师生把党史学习教育同系统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结合起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砥砺办学初心。

“2021年恰逢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学校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结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增强建设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和自觉。”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说。

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世纪林中,华岗和成仿吾两任山东大学校长的铜像屹然矗立,多年来始终守望着一代代山大学子,更凝聚着山东大学的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怀。

20世纪,两位校长先后6次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共同见证了信仰的力量。在华岗的首倡和组织下,《文史哲》正式于1951年5月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的首家高校文科学报。《文史哲》杂志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和学术转型,创刊后迅速引领了国内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潮流。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大学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与百廿山大的奋斗精神紧密结合,开展了“百年党旗招展,百廿薪火莹然”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展演、“百年信仰,青年传承”红色家书接力诵读、“光影里的旗帜”山东省红色电影展映月等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愿效老牛,为国捐躯……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在《“建党百年 立校百廿”里的山大故事》第六期视频中,曾在山大任教的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慷慨激昂的话语,被山大学子重新演绎后更为振奋人心。

《“建党百年 立校百廿”里的山大故事》系列视频,通过情景剧演绎与实景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讲述成仿吾、闻一多、老舍、童第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山大人坚守理想、爱国奉献的精彩故事,再现党史中的山大记忆。

“亲身演绎老一辈山大人的事迹,我感到十分荣幸,通过参演,我更加细致地了解了山大的红色历史,对山大精神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入。在点点滴滴中了解山大,把对山大的爱融入血液,是我为之自豪的事情。”《“建党百年 立校百廿”里的山大故事》演绎者之一刘俊媛说。

创新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120年来,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擦亮‘为国育贤’的办学初心,彰显‘正心术、敦品行、明伦理、知大体’的育人风格……”今年7月8日,郭新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坚守“为国育贤”办学初心、践行“强校兴国”时代使命相结合,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理论宣讲、党日活动、线上答题、艺术展演……2021年3月起,山东大学率先启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探索形成了“一位班子成员领学,认领一个问题,聚焦一个专题,制定一个方案,破解一个难题”的“五个一”学习模式,切实将悟思想与坚守初心使命、履行核心职责、加强政治引领贯通融合,不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山东大学持续创新学习方法,探索有效教育形式,将学习贯彻落实回信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全校师生踏实做好学问,勇担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青年学子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将回信精神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马文啸说。

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惠及全校师生?山东大学整合资源,针对机关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教职医务员工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学习方案,师生们同研同讲同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师生日常,在校园营造一个师生共创、人人参与的党史学习教育大讲堂。

“红军时期的长征,红军突击队在湍急的河水中、在崎岖的山路上、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新时期的长征,同志们在盐碱地上修水库,在戈壁滩上建伟业,不断挺直民族脊梁……”2021年5月,在“沂蒙老战士后代讲党史”的第一课中,开国中将孙继先之子孙东宁带领山大学子走进历史。学校将“三全育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发挥革命先烈的示范作用,创新思政教育工作载体。

山东大学还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用,将“四史”教育列为必修课程,在国内首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并加大社会实践课堂比例,组织师生走进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王尽美纪念馆等,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路园说:“把党的百年征程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切实增进了学生对党史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担当。”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

近日,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骨外科、普外科、保健(老年医学)科的14名医护人员分别到临沂市费县大青山、临沭县朱村进行义诊活动,为沂蒙革命老区的百姓排忧解难。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山东大学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阵地延伸到产教融合第一线,引导师生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坚持“顶天立地”,把学术成果运用到实践中。

120年的山东大学发展史,是一部奋斗报国的历史。120年前,山东大学定下“为国育贤”的办学初心,新时代这一初心在“强校兴国”的使命中不断彰显。

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利用“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图像,分析了8个火星年多达6000张彩色影像,识别出4661个尘暴对象,完成了火星尘暴的在轨预测,清晰地呈现出火星尘暴的发生概率、移动轨迹和移动速度,有力保障了“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

山东大学岩土中心团队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先后为成兰铁路、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等200余条隧道建设保驾护航,攻克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灾害预警与治理关键技术,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理论及技术、致灾模式机理、灾害治理理论及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国际领先。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是对中华古文献进行调查编目、复制回归以及整理研究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28个境外藏馆的存藏汉籍编目工作,另有26个境外藏馆的编目工作已基本完成,等待进入项目验收阶段。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首席专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郑杰文说:“做好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既为做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创新了方式方法、丰富了形式内容,也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新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为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全貌提供了文献依据,对于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大学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举措和具体行动,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队伍建设、服务山东、一体发展、文化引领等方面突破了思维范式、破解了关键瓶颈、取得了重要突破,全校上下展现出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崭新面貌,焕发了矢志一流、干事创业的生动气象,为迎接学校百廿校庆营造了良好氛围。”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樊丽明说。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责编:宋美琪、王珂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