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陈润儿
2021年08月16日09:37 | 来源:学习时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宁夏视察,要求我们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我们传承党的历史、促进民族团结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的一百年是推动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百年,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百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紧密结合宁夏实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部署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感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从党的百年探索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起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各民族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各族人民共同利益、靠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图各族人民共同进步的历史。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同时宁夏又是民族地区,历来有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宁夏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建设发展史和团结进步史。1926年,宁夏就建立了我们党的组织。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转战宁夏,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在宁夏建立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1936年10月,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各民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开启了“划区自治兴宁夏”“于今团结史无先”的新纪元,全国各地20多万知识青年支援宁夏,“三线建设”填补了宁夏的工业空白,为宁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宁夏各民族发展更加关心,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投入了大量支持资金,帮助宁夏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宁夏60多年走过的波澜壮阔历程,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指引,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享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荣耀。我们要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四个关键环节,把“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营养、汇聚力量,用信仰之光照亮共同前行的道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进一步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一是学习好民族团结的辉煌历史。深入学习历史、深情回顾历史、深刻感悟历史,自觉传承党领导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建设发展、团结进步的基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团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团结,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宁夏常开长盛。二是发扬好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深入挖掘各民族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弘扬光荣传统,汲取精神营养,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满怀豪情投身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三是讲述好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结合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和讲好宁夏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意识、共同性与差异性、统一与自治的关系,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几千年来,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汇聚交融的结果,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互动交融,共同建设了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共同创造了兼容并包的灿烂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化的沃土、汲取中华文化的养分、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宁夏各族人民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历史和实践证明,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更加巩固。

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一是坚持核心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二是注重中华文化浸润。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使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价值观成为全社会主流价值观,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是持续抓好正本清源。加强对回族历史文化的宣传阐释,讲明白回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讲清楚回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

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砥砺奋斗,把封闭落后、一穷二白、民不聊生的旧宁夏变成了开放进步、美丽富饶、团结和谐的新宁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宁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步入发展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脱贫从“苦甲天下”到全面小康、交通从人力畜力到四通八达、水利从“苦水咸水”到“黄河水甜”、电力从缺电少线到“放电”全国、教育从基础薄弱到快速发展、医疗从缺医少药到覆盖城乡、文化从十分匮乏到丰富多彩、社保从一片空白到体系完善、农业从“靠天吃饭”到“十七连丰”、工业从“中央输血”到“自我造血”的历史性巨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物质生活更加殷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实现了从衣不蔽体到追求时尚、食难果腹到健康饮食、“栖身之所”到“宜居之所”、以步出行到立体交通的历史性巨变。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没有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没有兄弟省区的鼎力相助,没有各族人民的全力以赴,就不可能有宁夏今天的发展变化。我们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各地各部门和各族干部群众通过宁夏发展的今昔对比看变化、知史感恩共产党,深刻感悟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宁夏、就没有新生活,发自内心感恩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力量、感恩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深刻感悟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径和关键所在。

“十四五”已经开局,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统领美丽新宁夏建设、引领全区现代化建设,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面临的难事、基层面临的难题、发展面临的难点,集中精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团结奋斗促发展,推动宁夏在“十四五”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坚持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加快发展9个重点产业,大力实施“十大工程项目”,坚持不懈调结构,持之以恒转方式,创新进取换动能,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努力走出一条体现宁夏特色、符合宁夏实际、惠及宁夏百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二是增进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城乡居民收入、基础教育质量、全民健康水平“四大提升行动”,让各族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共享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三是创造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为基础、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基层服务水平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6个重点领域基层治理,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中央立足国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创建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585”创建行动,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工作格局,全区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5个、示范县(市、区)15个、示范单位37个,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路子。现在,宁夏各族群众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单位、同车间共班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氛围越来越浓。

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找准创建工作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切身利益的结合点,突出创建的广泛性,增强创建的实效性,注重创建的长期性,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一是提升创建的热度。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各族群众真心认同创建、积极参与创建、共享创建成果。二是拓宽创建的广度。选树一批精品示范点位,扩充一批参建部门单位,打造一批特色教育基地,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全覆盖投入创建。三是挖掘创建的深度。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深化创建内涵,引导各族群众加强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人与人的交往,做到创建工作有声有色、有里有面、有形有实。

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关键环节。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务,着力构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制定了宁夏首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综合性地方法规,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族团结才有可靠保障,民族关系才会更加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会更加牢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法治思维,积极践行法治理念,有效运用法治方式,全面贯彻执行民族事务法律法规,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一是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规体系。严格对标对表上位法,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坚决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二是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维护各民族公民平等权利,依法完善民族优惠政策,依法保障各民族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确保各民族平等权利是全面的、真实的、彻底的。三是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行为。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坚决制止、教育转化、依法处置,切实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

(责编:宋美琪、王珂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