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党员走心“走新”学党史
作为国企退休职工,他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笔耕不辍边学边记,用40多本笔记写下心得体会,抒写共产党员的初心信仰。
作为璧山区党史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加班“备课”充实自己,他说:“给听众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她是一名西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平时“学史如痴”,还利用空闲时间到实地实境中去学,以自学研读的劲头带动更多年轻人学党史。
真情实感读原著,真心实意学原文,真下功夫悟原理,这三位老、中、青党员走心又“走新”学党史的生动实例,是我市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生动缩影。
40多本笔记
见证老党员初心信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油干。”一行工整的小字,写在笔记本的封面上。笔记本的主人,是九龙坡区西彭镇泥壁村党支部党员何官元。多年来,他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党史,已写满40多本笔记,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就写了十多本。
今年79岁的何官元,是西南铝的退休职工,党龄已有56年。退休后,他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泥壁村,开始自己的记录学习生涯。每次大小会议他都原文记录,笔记本抄不下了就找硬壳纸抄,至今已坚持18年。
一盏台灯、一张小桌,满头白发的何老正在抄写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桌上堆放着他多年积累的笔记本,这些本子有薄有厚,甚至还有用学生本装订的。
“虽然思维已赶不上年轻人,但我能通过学习了解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随手拿起一本笔记,何官元都可以“如数家珍”,笔记本上记着从党史学习教育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从党的十九大精神到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现在村里召开支部会议,他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仍会准时出席,并且认真做好记录,“光在会上听一遍学不深入,要把重要材料拿回来抄下来,久记不如沾墨嘛!”
给听众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
“中国共产党是哪年成立的?璧山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又是谁?”5月20日,一场院坝会在璧山区大路街道新房村举行,来自该区“小城故事”宣讲队正在讲述当地首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张世莪出生在原璧山县城东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转为中共党员。受党组织指派进入城南乡大岚村国民学校教书,以校长职务掩护开展党的宣传活动,成为在璧山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第一名共产党员……”宣讲队成员黄林从党的成立延伸至党员张世莪的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了在场观众。
黄林是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还是该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小城故事”宣讲队的骨干。他开专栏、编纂党史书籍,讲遍了当地机关、社区和镇街,以接地气的宣讲风格受到群众喜爱。
“给听众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自己学懂弄通,才能讲给老百姓听。”黄林每天坚持读原著学原文。目前,他已学完《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十多本党史书籍。
为了深入研究党史,黄林对自己不能完全把握的史实,都会多方查阅资料核实。同时,他不断尝试创新各种方式,带动群众学好党史。针对学生,他多以讲红色故事来宣传共产党人勇于奉献牺牲的精神;对于社区群众,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互动式讲述……黄林还编纂了红色读物《永恒的铭记——璧山红色故事选编》等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30余期课件。
“学史如痴”从自学到领学
5月31日,在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杨怡和几位同学正研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并不时记下其中的经典语录。
两年前,杨怡考入西南大学,成为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党史。因痴迷专业学习,同学们都说她“学史如痴”。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作为一名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系统学好党的历史。”杨怡每天坚持到图书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名篇,从《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思想选集》,从《邓小平文集》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都认真研读。
杨怡还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党史,并利用周末与同学一起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王朴烈士陵园等革命纪念场所实地实境学习。
作为党员,杨怡还走出校园,将所学党史传播给更多人。今年,她成为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成员,先后走进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党史宣讲20余次。
杨怡说,在学习践行党史过程中,自己也树立起人生前行的航标,“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将始终牢记青年一代肩负的使命,为国家建设接续奋斗。”(本报记者 王亚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