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學習百年黨史,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思想偉力,深入理解其本質內涵,進一步增強了傳承和弘揚黨的革命精神的政治自覺。
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思想偉力。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先后鍛造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革命精神,形成了彰顯黨的性質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譜系。這些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造輝煌業績的精神支柱,是全黨同志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汲取信仰力量、查找黨性差距、校准前進方向的深厚源泉,是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深入理解革命精神的本質內涵。黨的革命精神譜系作為一個整體,有其共同的本質內涵:一是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証,是黨的革命精神的核心要素,所有的革命精神中都有理想信念的強大支撐。二是牢記初心使命。我們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始終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從毛澤東等黨的創始人在“紅船”起航時誓言“立黨為公、忠誠為民”,到“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縣委書記焦裕祿、“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雷鋒,再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無不是用生命和熱血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生動詮釋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充分體現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工作路線和優良工作作風。三是堅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黨的革命精神活的靈魂。從井岡山上由城市武裝暴動轉變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到長征路上“四渡赤水出奇兵”,從石油大會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到抗擊新冠疫情的“尊重科學,按科學規律辦事”,處處充滿實事求是精神,是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精髓要義。四是堅持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沒有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堅持不懈的奮斗,就不可能成就偉大事業、形成偉大精神。五是勇於犧牲奉獻。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品格風范,也是贏得人民群眾擁戴和信任的重要原因。六是善於開拓創新。這是黨的革命精神的不竭動力。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我們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創造出世界歷史上罕見的發展奇跡,強大的精神支撐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努力踐行革命精神的時代要求。黨的革命精神是在偉大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在不同時期和完成不同任務中各有不同的重要內容。弘揚革命精神,必須緊密結合新的斗爭實際,切實把握好時代特點和要求。當前,國家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要戰勝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特別需要與時俱進地傳承和弘揚好黨的革命精神。
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回首百年歷史,展望美好明天,新形勢下弘揚革命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廣泛凝聚共識,畫好最大同心圓,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為新征程凝聚磅礡力量。
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國際上,必須與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等,進行堅持不懈的斗爭﹔在國內,必須與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作斗爭,優化提升發展環境﹔同時還要不斷推動黨的自我革命,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作為政協委員,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要敢於迎頭而上﹔在各種危害面前,要敢於挺身而出。始終保持頭腦特別清醒、立場特別堅定,態度鮮明進行堅決斗爭。
堅持艱苦奮斗,永葆政治本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能不能堅守艱苦奮斗精神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多次強調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証,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証。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作為政協委員,應當積極為國履職、為民盡責,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為民族復興偉業多作貢獻。
勇於改革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改革創新是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是時代精神的核心,貫穿於改革開放的全部實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突出了創新的動力作用,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人民政協應當發揮人才薈萃、知識密集優勢,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積極為國家深化改革創新建言獻策。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