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提升革命傳統進課程質量,推動革命文化高能量傳承

曾曉潔
2022年02月21日10:01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我們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資源。傳承文化,鑄魂育人,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並貫穿各級各類學校。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載體,學校為達成育人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都屬於廣義的課程。為確保革命傳統進課程質量,推動革命文化高能量傳承,必須准確把握進什麼、為何進、如何進,密切關注進得如何、用得如何。

一、明晰客體,全面把握革命傳統的內涵外延

革命傳統進課程,首先必須明晰進的客體。革命傳統內涵豐富,它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產生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時期,涵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以人民為中心立場、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革命斗爭精神、愛國主義情懷、艱苦奮斗傳統等主要內容,承載於革命文獻、革命史實、革命英雄人物、革命文物、遺址、紀念場館、重要紀念日等原始素材及基於以上素材所創作作品。明晰客體,方能改變當前對革命傳統的內容仍然存在的認不准、識不清、把不全的現象,解決當前革命傳統進課程的內容窄化問題。

二、發動全員,深刻理解革命傳統的育人價值

當前,隨著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升、意識形態建設不斷加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氛圍日漸濃厚。但毋庸諱言,青少年理想信念薄弱與奮斗精神匱乏問題仍然存在。革命傳統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理想信念元素、集體主義意識、頑強斗爭精神與艱苦奮斗傳統,對於引導教育廣大青少年增強理想信念、涵養奮斗精神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作為最貼近學生的基層力量,要深化對革命傳統育人價值重要作用的認識,高度重視推進革命傳統進課程。學校對一線教師要進行充分的動員和培訓,從而使其能夠主動並善於擔當起革命傳統進課程“最后一公裡”的主體責任。

三、拓寬路徑,適度適量融入各級各類課程

革命傳統進課程屬於德育,應當如鹽在水、如春在花,做到既融入活動課程,又融入學科課程﹔既融入校本課程,又融入國家課程﹔既融入顯性課程,又融入隱性課程。但當前革命文化進課程工作還有一定的差距,所在區域革命文化資源相對欠缺或開發不足的學校不太重視,資源豐富、開發較早的學校也大多隻將重點落在特色活動、校本課程和校園紅色文化打造上,能將革命傳統融入學科課程尤其是非統編三科學科課程的鳳毛麟角。要解決革命傳統進課程的路徑單一問題,必須對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精准引導,使其能夠找到適度適量融入的路徑,使傳承不止於校園文化與校園活動,更能全方位深度融入各類課程。

四、關切質量,隨時隨境開展傳承效果評價

評價是質量監管的手段和質量改善的引擎,革命傳統進課程的效果及優化離不開質量評價。但由於革命傳統教育主要作用於情感態度價值觀,其內化效果與外顯表現並非完全匹配,且當前進課程載體除統編三科外,主要是評價機制本身還不成熟的活動課程,所以革命傳統進課程的質量評價開展還不夠科學,評價機制的探索迫在眉睫。應基於學校育人評價的總體框架,將黨的領導、理想信念、以人民為中心、實事求是、斗爭精神、愛國情懷、艱苦奮斗傳統作為傳承效果的關鍵測評點,注重教育對象的年齡差異與內容客體的傳承表征差異,並通過探索質量標准體系與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建構隨時隨境、多維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破解以軟性指標為主的革命傳統進課程質量評價難題,規范和引領革命傳統精准、適量、高能地進入各級各類課程。

五、反哺社會,互融互通助力革命文化傳播

革命傳統教育的最終目標指向社會參與,聚焦於為民服務、為國奉獻的態度與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反哺社會,既能檢驗革命傳統傳承效果,也能推進學校革命傳統教育與本土紅色文化互融互通。當前國家正著力革命文化資源開發,且各地相關資源豐富,為青少年參與紅色文化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在此過程中,政府、學校、社區和家庭要統籌協調,政府要引導社區主動向學校提供需求,學校要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學生參與的各類社會活動之中,家庭在正確人才觀的指導下持續支持孩子參與革命傳統的傳承傳播。

(作者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