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黨史之光照亮奮進之路

廣東梅州梅江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助推梅江高質量發展

2022年02月15日09:41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傍晚時分,晚霞染紅了天空,梅江區西陽鎮秀竹村家家戶戶亮起了燈。“自來水用起來更方便,經過消毒后的生活用水更安全。”村民廖阿姨告訴記者,去年,梅江區水務局在秀竹村安裝了集中供水裝置,自來水通往家家戶戶。“我們家的家庭‘水箱’要停用了。”廖阿姨笑著說。不僅秀竹村,城北、西陽、長沙三鎮126個自然村的群眾同樣有所受益。

用上自來水,喝上放心水,是梅江區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縮影。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去年以來,梅江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安排,將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貫穿始終,加強組織領導,周密部署安排,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全區黨史學習教育高標准高質量扎實深入開展。

一次次蕩滌心靈的紅色教育,一場場熱氣騰騰的黨史宣講,一樁樁為民解憂的民生實事……梅江區黨史學習熱潮涌動,干事創業生機勃勃。

知其所來,方能知其所往。在深學篤用中,梅江區將繼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升華思想、增進共識、凝聚力量,激活發展的澎湃動力。

以“學”為要

新時代用新形式講好紅色故事

驅車向明山村進發,路途蜿蜒且陡峭,連續的陡坡和轉彎考驗著駕駛人的技術。隨著海拔不斷攀升,道路兩旁的樹林由盛轉稀,行至道路盡頭,梅埔豐根據地(明山嶂)革命史料陳列室展現在記者眼前。

推開梅埔豐根據地(明山嶂)革命史料陳列室的大門,歷史氣息扑面而來。展館按照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時間順序,系統地展示了明山嶂的革命斗爭歷史,並以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現。

據了解,1929年4月,中共西陽區委率先在駐地明山板蓋坑村李屋正式組建成立了西陽區蘇維埃政府。這是梅州地方建立最早的區級蘇維埃政權。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作為原中央蘇區,無數革命先輩和仁人志士,在梅江區這片熱土上拋頭顱、洒熱血,為革命事業而奮斗,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梅江區積極發掘紅色遺址遺跡,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裡的故事,讓紅色資源“活”起來、“鮮”起來。

“我們通過邀請黨史專家重走革命先烈戰斗過的地方,翻閱史料,反復走訪老黨員和群眾,並想方設法爭取各類資金38.5萬元,建成了梅州市第一個梅埔豐根據地(明山嶂)革命史料陳列室。”西陽鎮明山村駐村第一書記謝鑫說。

此外,梅江區還充分挖掘明山嶂地區紅色文化基因,開發了明山嶂板蓋坑一條完整的革命歷史研學路線,明山嶂成了梅江區各級黨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好去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從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中汲取精神營養,賡續紅色血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擔負好新時代使命任務,為蘇區振興發展工作作出新的貢獻。”梅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員干部如是說。

去年7月16日,梅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黨員干部職工到西陽鎮明山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暨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瞻仰參觀了梅埔豐根據地革命歷史陳列室,開展國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據統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參觀陳列室的群眾和黨員干部已逾萬人次。

新時代,講好歷史也要用新形式。梅江區各級黨支部立足實際,豐富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推出黨史學習教育系列產品,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

“今日學習心得:離開了人民,我們的事業將失去依托。”完成學習后,梅江區江南街道的工作人員小郭便會在朋友圈分享學習心得。“基層工作較為繁瑣,結合這一特點,我們開展線上‘四個一’系列黨史學習教育:革命精神每周一讀,黨史知識每日一題,文明實踐每日一圖,中華詩詞每日一首。通過碎片化學習,將黨史知識積少成多。”梅江區江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以來,梅江區拍攝《梅江紅色故事》《飛越梅江 百年華誕》《100年風雨兼程 100年崢嶸歲月》等視頻,並聯合開展紀念建黨100周年黨史知識競賽、《黨在我心中》主題征文比賽、《學黨史跟黨走》照片、短視頻征集活動,在全市紅色教育線路推介會、區屬各媒體播出,展現紅色梅江風採。

以“學”為用

建設“五小園”打造城市“大客廳”

走進三角鎮情懷公園,很難想象這裡以前竟是雜草一片、車輛亂停的荒廢場地。中心廣場、時光之門、童年記憶、詩詞長廊等景觀如美麗畫卷在眼前鋪開,“該公園的設計融合客家文化、唐宋元明清詩詞、時代記憶等元素,具備文化、體育、休閑、展示等功能。”三角鎮政府負責人介紹。

公園建成后,吸引很多村民前來健身休閑,每天晚上都充滿了歡聲笑語,公園重新凝聚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前黑燈瞎火,現在燈火璀璨,以前雜亂的空地現在‘一步一景’,讓我們留住了記憶、留住了鄉愁。”村民張先生說。

在金山街道龍豐村,也有著同樣的場景。晚飯后,龍豐村的村民紛紛來到新建的文體廣場上,或打籃球,或散步,或跳舞,音樂聲、加油聲、交談聲交織在一起,好不熱鬧。文體廣場一側還有一座嶄新的公廁。“廣場面積大,而且燈光很足,以后在家門口就可以活動了。”村民江阿姨說。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這樣的變化在梅江區各地屢見不鮮。去年,梅江區出台《梅江區農村“五小園”小生態板塊建設方案》,投入754萬元打造以外灘公園為代表的257處“五小園”,將城市中的閑置用地、荒廢土地改造成擁有停車場、休閑文化廣場、休閑碧道、籃球場、乒乓球場等市民休閑娛樂、敘鄉情、話家常的城市“大客廳”。

“五小園”的建設,是梅江區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縮影。

百年黨史,就是一部為人民謀幸福的奮斗史。著力解決好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才能讓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更好服務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梅江區始終以“群眾得實惠”為目標,將目光對准民生事業,努力解民憂、紓民困、增福祉,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成效。

“和朋友來場酣暢淋漓的夜跑吧!”去年6月,全長4.5公裡、總投資約400萬元的梅州大橋至東山大橋江南片區沿河塑膠跑道項目建成,建成的當天晚上便掀起了一波健身熱潮。“我夜跑5年了,如今市區裡可以夜跑的好去處真不少。這條沿江的塑膠跑道搭配梅江夜景,讓人在跑步時心情都愉悅了不少,城市的快速發展給跑友們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福利。”對於梅州健身設施的改善提升,跑友黃先生看在眼裡,樂在心頭。

跑道對岸,位於江北老街的元城廣場內,文藝隊載歌載舞,居民們三兩成群,聚在八角亭內談笑風生。據了解,為紀念開啟梅州文教之風的北宋名臣劉元城,同時助力推進“一城兩坊”建設,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城市景觀,梅江區積極籌措資金興建元城廣場。“我們一直很期待元城廣場建成,現在環境變得這麼好,以后老街人氣肯定會越來越高!”在梅城江北老街經營早餐店的店主鄭利萍說。

元宵節后,秀蘭大橋頭的元城小學又熱鬧了起來,經過一個寒假的休整,元城小學的學生們正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學期。學校為周邊市民提供了1620個學位,不僅進一步提升了城區配套設施水平,緩解了學位不足問題,解決了就近入學問題,更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眾的笑臉是檢驗工作的試金石,這些扎扎實實的工作,讓老百姓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以“學”為策

建立長效機制奮力開好新局

近日,市民張先生來到梅江區西郊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營業執照的材料提交和填表申請。原本要到位於江南的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申辦,如今在轄區內就能就近辦,大大節省了奔波的時間。

這是梅江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下沉鎮(街道)的具體體現。去年以來,梅江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突破,持續做好“減”字文章,提升政務服務質效,打造營商環境高地,打通便民利企服務“最后一公裡”。

“近年來,區綜合政務服務中心不斷優化提升‘一站式’服務功能,調整窗口設置,按照推進政務服務‘三集中、三到位’和‘應進必進’相關要求,凡與企業生產經營、群眾生活密切的行政許可事項,均納入中心大廳辦理。”梅江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戴智宏說。據統計,全區政務服務事項1209項,進駐區政務服務實體大廳的服務事項1046項,進駐率達86.5%。

羅馬非一日建成,為群眾辦好實事更需久久為功。黨史學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需要常態化開展、制度化推進。

如何推動?梅江區進行了多方面的實踐和探索。

從理論學習入手。當前,梅江區持續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熱潮。一次次觸動心靈的學習研討,一場場生動深刻的黨史宣講,一件件為民解憂的民生實事,不斷堅定梅江區各個黨員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在新的趕考路上埋頭苦干、勇毅前行,不懈奮斗,開創未來。

“我們要深刻領會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時刻保持‘趕考’姿態,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跟緊領路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動力,實干擔當、奮勇爭先,為推動退役軍人工作而努力奮斗。”梅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全體干部職工在參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專題宣講會后紛紛表示。

從人才培養入手。城北鎮針對青年群體特點明確學習內容,以黨史學習教育指定“四本書”為重點,結合觀看愛國電影、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學習模式,分重點、分層次、分步驟扎實推進學習教育,讓黨史學習成為青年黨員干部“必修課”。

此外,該鎮還組建“青年駐村調研組”,對城北鎮各村(社區)美好亮化、道路通水、基礎設施等問題開展全面調研,梳理出3個方面11項實事,並積極實施。(南方日報記者 梁時禹 通訊員 黃易利)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