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放大“紅色+”效應 以學促干開新局

廣東大埔縣用活紅色資源,辦好民生實事,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2022年02月14日09:40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成為紅色旅游勝地,參觀游客絡繹不絕﹔烈士后代來梅講述紅色故事,激勵干群奮進新征程﹔制定實事清單,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這是大埔縣用活紅色資源,辦好民生實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向深入的生動實踐。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埔縣立足蘇區特色,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總目標,按照“1+10+N”總體工作思路,高標准高質量推進,不斷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緊扣“紅色+”,大埔抓好一堂堂紅色課程、一場場黨史宣講、一部部文藝作品、一件件民生實事,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斷汲取智慧力量,在感悟真理中傳承蘇區精神,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取得新成效,凝聚起推動大埔老區蘇區全面振興發展的強大合力。

紅色+陣地

用活資源打造新亮點

“最后一兒子,送去當戰士﹔最后一碗飯,送去當軍糧﹔最后一張被,拿去墊擔架……”在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內,講解員動情地描繪著,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低頭認真聆聽。

“紀念園每天都會迎來大量的游客和接受黨性錘煉的團隊,這裡已經成為大埔革命傳統教育、黨性黨史黨風教育、干部教育培訓合作的重要基地。”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管理處宣傳講解股股長劉南海說。

紅色資源是紅色文化的生動和鮮活載體,凝結著黨的光輝歷史。在大埔這片紅色熱土上,曾經發生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革命故事,留下豐富的紅色資源。

而今大埔把紅色資源充分轉化為黨史學習教育資源,用好主陣地、建好新基地、打造旅游勝地,讓紅色基因在群眾中傳承,歷久彌新。

——用好主陣地。目前,大埔縣全力做好革命遺址遺跡保護提升工作,將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等縣內98處革命紀念場館、遺址遺跡以及三河鎮舊寨村等3個“紅色村”黨建示范點、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中站舊址群等4個市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基地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加強修繕保護利用。

其中,三河壩戰役遺址群、中央紅色交通線革命遺址群、中共南方工委及閩粵贛邊區紅色遺址群等保護利用項目以及大埔縣百侯鎮長征人物故居(舊居)修繕布展項目已納入今年廣東省紅色遺址保護利用項目,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中共高陂仰文學校支部舊址等保護利用項目如期完工。

——建好新基地。大埔還為廣大干部群眾重溫紅色歷史拓展新空間:投資2.51億元建設集革命傳統教育、黨性黨史黨風教育、干部教育培訓於一體的大埔縣委黨校遷建工程,並配套推進“大埔客廳”、匯東書院、紅色文化廣場、愛國主義教育拓展中心、紀念園停車場等項目建設,打造高水平紅色教育基地。

——打造旅游勝地。以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為龍頭,打造紅色三河小城鎮、高陂青花瓷小鎮、百侯歷史文化小城鎮,形成紅色大埔“月亮工程”、閩粵贛著名紅色旅游勝地。以北部紅色交通線、東部南委舊址、南部邊縱黨委舊址等為配套,實現與江西瑞金、福建古田、梅縣葉劍英紀念園等紅色旅游景點緊密對接,打造紅色旅游經典大景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埔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重要節點茶陽鎮黨坪村伯公凹,兩棵見証黨中央機關由上海到中央蘇區轉移重大歷史事件的百年老樹,近期再次進入群眾視野,並被當地政府加以保護活化利用,成為當地紅色旅游的嶄新名片。

“目前古樹前已設立起主題為‘紅色號角’的信息柱,人們在觀賞百年老樹時,也能了解到發生在伯公凹的紅色往事。”大埔縣林業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說。

如今,一張覆蓋全縣的紅色地圖徐徐展開,一個個紅色資源被盤活,串起一條條紅色旅游路線,發揮育人效能。

紅色+文藝

講好故事打造新經典

“為了革命,太姥爺辭別嬌妻與幼兒,跟隨共產黨寧願犧牲一切,最后隻給親人留下一張烈士証。為什麼他會這麼堅定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我想大家心裡都會有答案……”2021年4月21日,在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內的蔡晴川烈士銅像前,后人馮金蓮向大埔縣干部、學生代表等講述了有關蔡晴川烈士的“紅色故事”。

這是大埔縣以烈士后代講烈士故事的方式重溫黨史,激勵群眾奮進新征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生動案例。

圍繞“誰來講”“講什麼”的關鍵問題,大埔縣著力在宣講隊伍、宣講內容等方面下功夫,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新課堂,用生動的宣講方式和立體的傳播手段,推動黨史宣講走深走實。

聚焦“誰來講”?大埔縣開辟百姓課堂,不斷壯大“紅色講解員”隊伍。通過“抗戰老兵講黨史”“革命后代講黨史”“紅色講解員講黨史”等浸潤式創新形式,把黨史學習教育課堂搬到尋常百姓家。從相關部門遴選100名紅色講解員、48名小小紅色講解員,講好黨史背后的感人故事,賡續紅色精神血脈。

聚焦“講什麼”?大埔縣開發精品課程。深挖紅色資源,重點打造《三河壩戰役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意義》《青溪紅色交通線是中央蘇區的生命線》《銘記“南委事件”,弘揚“南委精神”》等精品課程,其中《三河壩戰役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意義》被中組部評為“全國精品黨課課件”。

“我想把生命活成一首歌,歌聲擁抱前程似錦的國……”前年6月,梅州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華燈起、歌聲響,《血色三河》開演。據悉,《血色三河》以三河壩戰役為題材,生動深刻地還原了曾經發生在梅州這片革命熱土上可歌可泣的故事,是當前講好紅色故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同時,大埔縣還以文藝之美點亮黨史之光,打造紅色文藝新經典,讓黨史背后的感人故事以漢劇、歌劇、影視劇、舞蹈、文學等形式再現出來。

如精心創作《永遠的核心》《捧起可愛的中國》等紅色歌曲MV,《紅色交通送伍豪》等客家方言快板,《我為祖國唱紅歌》等客家童謠,籌劃拍攝《三河壩》紅色經典電影,抓好紅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電視紀錄片《講武堂·紅色血脈》之《中央紅色交通線》等影視節目宣傳拍攝工作,創排廣東首部大型民族原創歌劇《血色三河》(精華版)、大型廣東漢劇《虎口紅線》、紅色題材舞蹈《紅色記憶》,編印《紅色記憶 大埔革命斗爭史畫冊》《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大埔革命故事集》《中共大埔歷史簡明讀本》《張善銘紀念文集》等書,打造“紅色文藝經典”,讓黨史學習教育有聲有色開展。

紅色+實踐

辦好實事共享新成果

“真的要感謝黨有這麼好的政策。”去年,一筆救命錢讓宮頸癌中晚期的大埔縣光德鎮澄坑村村民嚴月芳順利完成手術,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

嚴月芳口中的好政策來自婦聯開展的“農村母親關愛工程”項目,目的是資助農村低收入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難母親進行治療。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埔縣婦聯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圍繞婦女兒童的關心關注持續用力,共列出了29項“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清單,如關愛女性公益保險項目,2.15萬名婦女因此受益,目前已有4名“兩癌”患者獲得了3.3萬元的保險救助﹔籌集資金68.5萬元幫扶困境兒童1563人次,在兒童助學教育、關愛婦女健康等方面及時傳遞黨和社會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有人愛、有人幫。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大埔縣各級黨組織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群眾“心上事”當作“上心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急最難的事辦起,從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出發,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瞄准群眾的“急難愁盼”,大埔縣制定了實事清單,在壯大特色產業、統籌城鄉發展、改善重點民生、完善基層治理等方面細化工作措施,指導各部門結合實際制訂具體方案,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截至目前,全縣共提出辦實事項目873項,已全面完成。

為讓群眾在家門口辦理各項政務服務,去年11月,大埔縣在湖寮鎮政務服務中心安裝調試完成梅州市第一台“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截至目前,大埔縣實現了15個鎮場、256個行政村“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全覆蓋。據悉,“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可提供打印身份証復印件、社保醫保明細查詢、公積金查詢、醫保查詢、不動產信息查詢、銀行賬號查詢等自助辦理服務,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快速的“一站式”辦理體驗,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此外,聚焦教育、醫療、就業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實事,大埔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黨員先鋒模范、黨員領導干部表率作用,重點辦好縣級層面黨史學習教育68項民生項目。

如虎山中學東西兩翼建設項目西翼已交付使用,高陂實驗學校、西嶺實驗學校等項目有序推進。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內兒科樓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縣婦幼保健院公共衛生業務用房綜合樓、縣慢性病防治院門診樓建成投入使用,高陂中心衛生院遷建工程扎實推進。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大力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完成接種522453劑次,兩劑次覆蓋率達77.58%。扎實推進“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項工程,全縣城鎮新增就業6553人。

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民有所需、我有所為,正是當下大埔廣大黨員干部的真實寫照。為群眾辦實事,大埔以“實”為引領,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用真心、見真章、求真效,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南方日報記者 馬吉池 通訊員 余灝 中共大埔縣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