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延安歸來》:千古名篇“窯洞對”

李英
2022年02月14日08:16 | 來源:學習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延安歸來》:千古名篇“窯洞對”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黃炎培、章伯鈞、傅斯年等6人組成國民參政員訪問團赴延安。黃炎培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民主建國會的創始人。短短5天的延安之行,對當時年近古稀的黃炎培來說,像一道沖擊波,讓他對中國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人生站上了新起點。回到重慶之后,黃炎培便立即整理思緒,將5天的經歷感受,形成書稿《延安歸來》。

  站在中華民族歷史選擇的關口,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給全國同胞展示了延安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風貌。

  呼喚民主團結之先聲

  8月7日,《延安歸來》由重慶國訊書店出版,重慶南岸潤華印書館印刷,初版2萬冊。這本74頁的小冊子,內容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延安歸來答客問”,回答了10個重要問題,包括延安之行的動機、去延安的名義、對大局的看法、對延安的觀感、延安的政治作風、與中共領導人談話的經過、國共合作的前途等。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延安五日所寫的日記。第三部分是作者訪問延安有感而作的《自重慶之延安》《延安去》兩首詩。在書中,黃炎培申明“我們不是第三者,不是和事佬,我們也是國民,我們是有主張的”“問題的利害,已經明明白白,更沒有懷疑的余地的了。吾人服務,苟利於國,成敗應非所計”。其拳拳愛國之情,溢於紙上。

  8月9日,《新華日報》在頭版上方中央位置刊登新書廣告,廣告中將《延安歸來》概要為《延安五日記》。這第一版廣告標語為“凡是關心團結問題的人士值得一讀”。8月10日,又在頭版左上方最醒目的位置刊登廣告。第一行便祭出“民主、團結”兩大關鍵詞。這一期的廣告標語略有不同,改為:“凡關心民主團結的人士值得一讀!”8月19日,還是在頭版,還是在最醒目的左上方,繼續刊登廣告,廣告標語改為宣言:“民主團結贏得了戰爭,更要贏得和平!”伴隨著《新華日報》強勢響亮的推廣,幾天內,2萬冊《延安歸來》就被搶購一空,成為大后方轟動一時的暢銷書。這本書在中華大地上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黃炎培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作出的正確抉擇,也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的一個成功范例。

  講述“周期率”之問答

  《延安歸來》一書,最為后世稱道的,就是黃炎培首次向社會公開披露了在延安窯洞中誕生的“歷史周期率”之問。在“延安歸來答客問”一節中,詳細記述了7月4日下午與毛澤東在窯洞裡的一次長談。

  毛澤東問黃炎培來延安幾天感想怎樣?黃炎培引用《左傳》《中庸》等典章,提出了“周期率之問”:“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隻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繼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於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於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從容答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歷史周期率”之問深深地鐫刻在歷史年輪上,成為中國共產黨時時自警自省的一面鏡子。

  (摘自2021年9月1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