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大嶺山加強對紅色遺產資源的挖掘保護利用
唱響紅色文化主旋律
日前,由東莞市大嶺山鎮文化服務中心組織創作的新編七場本土抗日傳奇粵劇《烽火慈萱》正式公演。該劇依托大嶺山本土紅色感人題材創作,是大嶺山鎮第四屆紅色文化節的18項活動之一。
近年來,東莞市大嶺山鎮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繼承革命文化,加強對紅色遺產資源的挖掘、保護和活化利用,樹立大嶺山紅色品牌,著力將大嶺山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傳承紅色基因、唱響紅色主旋律的紅色革命聖地、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基地。
活化紅色文化資源
2021年9月14日上午,大嶺山鎮金桔村文化廣場,一大早就坐滿了等待聽“古仔”(粵語,意為“故事”)的村民,該村“紅色講古台”正在進行。“我今年虛齡94,實齡92……”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有著65年黨齡的葉荏桃頭戴舊草帽,分享自己的故事,老人家是被村民現場推舉出來的“講古”人。
2021年以來,大嶺山鎮挖掘、活用“家門口”紅色資源,因地制宜創新“黨史課堂”,黨員干部和群眾在一個個浸染歷史風雲的舊址遺跡中,在革命先輩、模范黨員的事跡裡,憶崢嶸歲月,覽百年奮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
多年以來,大嶺山立足本土東縱文化,在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方面做了不少積極有益的探索,為東莞推動紅色文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途徑。
在活化紅色文化資源的工作中,大嶺山以保護為本,通過整體的環境整治、景觀提升、文物保護規劃修編等工作,使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得到較好的保護﹔以故事為媒,通過組織創作交響音樂組曲《大嶺山之歌》、廣播連續劇《火鳳凰》《護旗》等文藝精品,講好大嶺山革命故事。
大嶺山鎮有關負責人表示,全鎮緊緊圍繞“一紅二源三香”文化品牌,繼續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在做好保護、傳承的同時注重宣傳方式,打造文藝精品,活化紅色文化。同時將積極探索紅色文物保護利用新路徑,讓紅色薪火傳播更遠,讓紅色名片更加閃耀。
使紅色歷史立起來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華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歷史風貌最為完整的抗日舊址,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大嶺山鎮不斷加大對抗日根據地舊址及周邊環境整治提升,促進舊址風貌與周邊環境更加和諧融合。
2021年以來,以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為重點,大嶺山鎮串聯各個革命舊址、大嶺山圖書館紅色書屋和美麗鄉村示范村,推出若干紅色文化線路。同時,建立了紅色書屋,出版旅游地圖,挖掘一批紅色遺址裡的故事。
大嶺山鎮宣教文體旅辦有關負責人說,2021年以來,大嶺山積極推進紅色文化工程,修繕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營造紅色文化氛圍,進一步整合全鎮紅色文化資源,植入時代精神,讓大嶺山革命老區精神轉化為發展動力。
該負責人表示,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全面升級改造后,進一步豐富了舊址文化內涵,推動東縱精神更深入傳承和弘揚,讓“東縱精神”真正成為大嶺山乃至東莞市一張閃亮的紅色文化名片。
當前,大嶺山鎮上下正提高站位、發揮優勢、把准節奏,不斷提高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質量,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凝聚起加快建設“灣區制造業名鎮、宜居魅力大嶺山”的強大力量。(何明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