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邊區是中國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典范
—讀〔蘇〕羅曼·卡爾曼《在華一年:蘇聯電影記者筆記(1938-1939)》
羅曼·卡爾曼是蘇聯及國際著名的新聞電影攝影師、導演、作家。1938年9月,他奉蘇聯政府之命到中國報道抗戰。后來,羅曼·卡爾曼根據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撰寫了《在華一年:蘇聯電影記者筆記(1938—1939)》。該書在1941年5月出版了俄文版,在2020年8月出版了中文版。該書是一部記述抗戰全面爆發初期中國軍民團結御敵、抵抗侵略的紀實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歷史價值。作者在書中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陝甘寧邊區作了專門論述,給予很高評價,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爭取民族解放英勇奮斗的歷史畫卷。
“邊區(特區)建立了真正的民主管理模式”
羅曼·卡爾曼在書中全面介紹了陝甘寧邊區(特區)的歷史及民主管理模式。中國共產黨在邊區建立的民主管理機構,是在普選基礎上產生的。人民代表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邊區的民主還體現在選出的政府成員的生活條件上。他們在工資、服裝、工作等方面與邊區其他居民毫無二致。為了貫徹依靠群眾的全面抗戰路線,邊區政府放手發動群眾,建立起“自衛軍”“農民聯合會”“工人聯合會”等組織,積極幫助抗戰前線,維護內部秩序,在最大程度上組織了群眾。羅曼·卡爾曼得出結論:“可以說,在中國這個邊區(特區)建立了真正的民主管理模式。”
陝甘寧邊區政府在組織經濟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書中寫道,邊區政府採取有力措施增加農業種植面積,大規模生產食品,並組織農民使用化肥、進行人工灌溉,增強了抗旱能力,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同時,將屬於地主的大部分土地國有化並分給了農民,大大提升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邊區還設立“農業貸款合作社”“生產合作社”等組織,積極幫助貧困農民,促進經濟發展。通過採取一系列舉措,邊區建立起紡織廠、皮革加工廠、造紙廠、農具廠及很多手工業作坊,大小牲畜存欄數達到近100萬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陝甘寧邊區政府在文化建設和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羅曼·卡爾曼寫道,在邊區建立之前,這一地區的人口識字率不超過百分之一,小學隻有120所,學生隻有1200人。邊區建立后,政府重視文化教育建設,建起800所小學,學生總數超過2萬名。在邊區首府延安,集中了全中國著名的抗日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和眾多的技術學校。邊區還建立起很多演出團體,如“邊區民眾劇團”“抗戰劇團”“烽火劇團”等,有的團體還上了前線。邊區還採取有力措施消滅文盲。通過一系列舉措,邊區群眾學習文化的熱情不斷高漲,邊區群眾的識字率逐漸提高。
“可以大膽地把延安稱為一座青春城市,一座抗日青年的城市”
延安是邊區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城市。羅曼·卡爾曼發現,延安雖然不大,條件艱苦,甚至有一半以上的房屋在日軍的轟炸中被摧毀,但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吸引著青年們從全國各地匯集到這裡。他認為:“可以大膽地把延安稱為一座青春城市,一座抗日青年的城市。”他在書中提到,小伙子和姑娘們搭著便車,或成群結隊地步行去往延安。他們知道艱苦的生活在等待著他們,知道去延安的千裡奔波和一年的學習僅僅是在華北戰場、游擊隊和日軍后方工作前的預備階段。羅曼·卡爾曼認識到,這些青年之所以都充滿著渴望,要把自己的力量、創造能力貢獻給爭取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事業,是因為抗戰的思想已深植於他們的內心。
在書中,羅曼·卡爾曼重點介紹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的青年學生。他了解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在建校之初就被學生們接受。學校教育特別重視軍事和政治學習。這所大學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羅瑞卿向他介紹,學生必須有對民族獨立斗爭事業的忠誠。羅曼·卡爾曼通過觀察學生們的生活得出結論,“可以肯定地說,世界上這樣的大學生絕無僅有”。他分析道,學生們不是所有人都出身於無產階級,其中很多人改變了過去安逸、富裕、不勞而食的生活,鐵的革命紀律已在他們生活中雷打不動。任何一點違反紀律都會進行討論。嚴格的自我批評已經深入大學生整個社會生活之中。
“它鮮明地展示了共產黨領袖與人民的親密關系”
羅曼·卡爾曼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他在書中寫道,在見到毛澤東之前,在去過的大學、小學、幼兒園,每一孔窯洞,所見到的一切都使他感受到這天才的組織者、領袖、思想家的精神。他的名字被熱烈地到處傳誦。這充分體現了邊區人民對黨的領袖毛澤東的愛戴和擁護。
當羅曼·卡爾曼到達毛澤東住的窯洞時,發現這個窯洞與延安青年學生住的其他幾千孔窯洞毫無區別。在與毛澤東會見時,他發現,毛澤東平易近人,穿著朴素,辦公條件非常簡朴。毛澤東穿一身灰布軍便服,外面又套著一件又肥又大的針織短衣,腳上穿一雙細繩納底的帆布鞋。在他居住、工作的窯洞裡,一張寫字台、一張用粗糙木板釘制的床、幾個放滿圖書的書架、一把藤椅,就是全部擺設。羅曼·卡爾曼在毛澤東艱苦朴素的生活中,找到了群眾擁護他的重要原因。
毛澤東和群眾的關系是緊密而自然的。羅曼·卡爾曼有一次在山裡偶然遇到剛從田地裡收工的幾個農民,發現他們像朋友一樣跟毛澤東打招呼,停下來跟他說話。他們告訴毛澤東一些自己的需要。毛澤東叉開腿,兩手撐腰,手指朝前,向農民詢問一些事,給他們出些主意。交談中,不時爆發出陣陣愉快的笑聲。羅曼·卡爾曼拍下了這個生動絕妙的場面,認為“它鮮明地展示了共產黨領袖與人民的親密關系”,毛澤東是這樣的平易近人,交談時農民臉上毫無驚訝的表情,交談后農民扛起鐵鍬繼續趕路。
“我們將永遠忠於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羅曼·卡爾曼寫道,毛澤東在與他的談話中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依靠和領導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堅強決心。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開展的抗日斗爭中,依靠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從不害怕困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中國人民的獨立進行斗爭已經有10多年。中國共產黨在困難和斗爭中鍛煉得更加堅強。全中國人民贏得戰爭的意志堅定不移。因此,我們進行這場戰爭的前景是光明的。
書中寫道,毛澤東在慶祝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成立三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戰斗到底,這就是全國人民的意志。我們大家都有一個目標,一個意志。我們必勝!”毛澤東的講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抗日熱情。隨后,幾千名青年人通過了大學生宣誓誓詞。誓詞中提到:“我們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優秀的子孫。我們將永遠忠於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我們宣誓,我們要把日本強盜從中國趕出去,要把建設獨立中國的事業進行到底。”“我們將庄嚴履行我們的誓詞。”羅曼·卡爾曼在書中向蘇聯人民和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和頑強精神,向國際社會宣告中國人民一定能夠贏得戰爭的勝利。
羅曼·卡爾曼在離開延安時曾說,希望有朝一日,勝利的中國人民會在復興的國家檔案中找出這些影片來。如他所願,現在我們可以在國家檔案裡找到他拍攝的珍貴影片,他的中文版的書也已在中國出版。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僅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