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怎樣寫文章
朱德的一生有豐富的革命實踐,也有眾多著述,很多是影響深遠的名篇。對於文章的寫作,朱德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馬克思主義是朱德一生所系。他始終認為,隻有馬克思主義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真理。他說,“馬列主義是反對黑暗與落后,尊重科學與文明的。馬列主義的本身,就是科學的最高成果。”1941年8月3日,為慶祝陝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第一屆年會召開,朱德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了《把科學與抗戰結合起來》一文。在文章中,朱德指出,“馬列主義乃是一切科學的最高成果,它的世界觀,它的方法,當然也適用於一切科學。掌握了它,可以使一切科學得到新的發展。”“唯物辯証法的哲學,是人類五千年科學思想的結晶。”因此,必須學習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認識和解決一切問題。寫文章亦如此。
除了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還要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1940年8月20日,為總結八路軍、新四軍中黨的領導工作經驗,朱德撰寫《黨是軍隊的絕對領導者》一文。在文中,朱德提出,“從黨員方面來說,最需要的是一般的常識和思想意識的鍛煉。因此,通俗的小冊子——常識的和支部生活的,是最缺乏的又是最適合的讀物,應注意設法解決。從干部方面來說,他們需要的是馬列主義的理論與實際政策教育”。因此,必須努力為廣大干部群眾提供馬列主義教育素材,文章的寫作要以此為目標。
堅持無產階級立場
朱德認為,文藝要為現實服務。“一個好的藝術家,應當同時是一個政治家。在階級社會裡,藝術是為一定階級服務的,絕對不能超然。”“藝術家要加強自己的政治修養,才能做一個好的藝術家。”寫作文章,也要為一定的階級服務,要站穩階級立場。他的文章,從早期的《怎樣創造鐵的紅軍》到晚年的《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每一篇都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芒,都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來闡述問題,都在為黨的工作服務。1931年7月,面對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朱德十分清楚,要勝利地完成這一艱巨任務,除了確定正確的作戰方針之外,還必須加強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提高軍隊的素質。他撰寫了《怎樣創造鐵的紅軍》一文。在文章中,朱德指出,在當前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創造鐵的紅軍是目前黨的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怎樣創造鐵的紅軍呢?朱德提出了六個基本條件:確定紅軍的階級性、無條件地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政治訓練的重要、軍事技術的提高、自覺地遵守鐵的紀律、要有集中的指揮和統一的訓練。他反復強調,“紅軍的戰斗力,不僅是靠軍事技術的條件來決定,最主要的是靠紅軍的階級政治覺悟、政治影響,發動廣大工農群眾,瓦解敵人的軍隊。”政治性,是創造鐵的紅軍的關鍵,也是文章寫作的中心思想。朱德的這篇文章,對提高紅軍的作戰能力,取得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它對以后紅軍的建設也有很大的意義。
為服務現實而展開
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主題是文章中通過具體材料所表達的基本思想。朱德的文章,主題都十分鮮明,都圍繞著為現實服務而展開。
朱德的文章,極具針對性。全面抗戰開始以后,他對抗戰會是一場怎樣的戰爭,中國共產黨在對日作戰中應該採取怎樣的戰略戰術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1937年6月12日,為提高紅軍軍事學識,總結國內戰爭的寶貴經驗,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民族革命戰爭,中央組織設立軍事研究委員會,朱德任主任。朱德和紅軍其他領導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說,“當我們由內戰進入抗戰時,面對著的敵人是日本軍隊,我們便不固執內戰的經驗,而是加以必要的改變和提高,充分研究敵情來下決心,來決定戰法。”1938年,朱德撰寫重要著作《論抗日游擊戰爭》,全面論述了抗日游擊戰爭的重要意義和政治、經濟、人員、武器、交通等重要因素,反映了他在這段時間裡研究的成果。這部著作對全面抗戰初期敵后抗日游擊隊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朱德也把文章當作是戰斗的工具。1940年7月24日,他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作報告時指出:三年來敵人的特務機關通過新民會、宣撫班,統制了新聞雜志書籍,組織了各種欺騙宣傳團體,出版了大批的報紙、雜志、小冊子、傳單,來宣傳“建設東亞新秩序”、“日滿支提攜”和反共,以及進行各種挑撥離間的宣傳。而我們則首先經過部隊的宣傳部門,並取得抗日政權和群眾團體的配合,出版了大批的報紙、書籍和相當多的宣傳品,在部隊中還發動每一個戰士進行宣傳工作。我們宣傳的中心內容是堅持抗戰,堅持團結,指出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前途。因技術和各種條件的限制,在宣傳手段上遠不及日本帝國主義,但是我們擁有真理,同廣大群眾有密切的聯系,使群眾從自己的切身經驗中認識到我們正確,所以群眾是擁護我們的。因此,他強調,“如果我們的宣傳工作做得更好,同藝術工作結合得更密切,則我們的成績將更大。”為此,他指出,“藝術家應當參加實際斗爭”,要創作出好的作品,“我們應當使它成為我們手中的武器。”
朱德還把文章當作總結經驗教訓的手段。他指出,“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是有很多成功經驗的。這些歷史經驗要好好總結,好好運用,並加以發展。”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對於歷史經驗的總結概括。1933年五六月間,為總結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創造的新經驗,朱德撰寫了《黃陂東陂兩次戰役偉大勝利的經過與教訓》《談幾個戰術的基本原則》等文章。在《黃陂東陂兩次戰役偉大勝利的經過與教訓》中,他認為,黃陂、東陂兩次戰役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主要原因是實行了戰略轉變。在《談幾個戰術的基本原則》中,朱德強調中國工農紅軍要加強理論研究,努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論述了六條戰術基本原則。這些從革命戰爭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戰略戰術原則,是朱德的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指導紅軍的作戰有重要的意義。
言之有物,言之有據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朱德的文章,都來源於生活,不空談。在《談幾個戰術的基本原則》一文中,他引用蘇聯軍事學校的標語“離開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指出要從實踐和理論中來提高軍事技能,特別是紅軍指揮員和政治委員更要以身作則來提高軍事技能。因此,他“聯系實際戰斗的經驗,來抓住軍事理論的研究,提出以下幾個戰術的基本原則”。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文章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另外,朱德十分注重材料的收集和運用。1945年4月25日,朱德在黨的七大上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在報告裡,他指出,“在這樣持久的作戰過程中,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各解放區人民和我們共產黨人所蒙受的苦難和犧牲,是說不盡的,寫不完的。我在這裡不准備多說,但我應該在這裡向大家報告一些概括的數字,說明在這種殘酷的戰斗和犧牲中,中國人民得到了些什麼。”他詳細列舉了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從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七年半時間裡的戰績,並且指出,“這些數目字,明白指出解放區戰場人民戰爭的偉大發展,與國民黨戰場的潰敗形成極其明顯的對照。”詳實的數字,勝過千言萬語,讓文章極具說服力。
結構合理,通俗易懂
好的文章必須要謀篇布局,做到邏輯分明、結構嚴謹。朱德在戰場上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在文章寫作上同樣條理清晰,脈絡明確,整齊劃一。1932年7月20日,時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的朱德,發布訓令,要求各級指揮員“無論命令、通報、報告,首先要寫明發出的時間及地點,特別是在情況急速變遷時,常在短時間內下達兩種不同處置的命令,若不將時間、地點寫上,則收信者便不能從發信的先后來判斷應當執行哪一個指示”。1949年4月11日,朱德向第四野戰軍高級干部做報告,他指出,“在實際斗爭中學習,這種學習是很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如大家就是在戰場上、工作中學會本領的。這是很實際的、很好的學習,但必須提高。大家要把實際斗爭的經驗總結起來,提高一步,使之條理化。”他還“希望同志們將我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豐富的戰爭經驗收集和整理起來,作為我軍今后的新的教程,願大家共同努力完成這一任務”。
“一名之立,旬月躊躇。”好的文章,除了科學合理的謀篇布局外,還離不開高超的語言藝術。朱德同樣十分注重文章的語言表達,提倡語言文字的大眾化和通俗化,寫老百姓看得懂的文章。他指出,“我們的藝術作品不是給少數人看的,而是給中國廣大民眾和軍隊看的。我們必須認清對象,面向群眾,面向士兵。”“認清對象,便提出一個問題——藝術的民族形式和民間形式的問題,也就是大眾化和通俗化的問題。”因此,“我們不能笑它俗氣而擯棄它。”而“要虛心向群眾學習,傾聽群眾意見,才能進步。不要老想著‘文章自己的好’”。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朱德研究處處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