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偉大 死的光榮
1947年1月12日,閻錫山部隊殺害劉胡蘭烈士用的鍘刀
劉胡蘭銅像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百折不撓,表現出頑強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彰顯了信仰之美、理想之光、真理之力。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展廳內,有一件劉胡蘭犧牲時反動派使用的鍘刀和一座劉胡蘭雕塑作品,鍘刀長103.5cm,木制底座長112cm,刀身已經生鏽,刀刃也已卷口,它本身是一件農村常見用來切割草料的農具,但凶殘的反動派意圖以殘忍的手段震懾革命群眾,用它奪去了劉胡蘭年輕的生命。鍘刀旁是著名雕塑家王朝聞創作的劉胡蘭銅像,塑像與鍘刀還原了劉胡蘭犧牲前大義凜然的場景,每天都引得觀眾駐足觀看,無不深受感動。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1942年劉胡蘭參加抗日救國兒童團,1945年參加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回村后,她擔任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同年6月,劉胡蘭成為中國共產黨候補黨員,時年14歲。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向中原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爆發。閻錫山趁解放軍轉移山西西部作戰之機掃蕩了文水縣的平川地區,當地的地主武裝“奮斗復仇自衛隊”也乘機猖狂反扑,文水地區形勢惡化。這時,縣委要求干部分批轉移上山。但劉胡蘭堅決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
1947年1月12日,閻錫山借解放區兵力調配之機,所屬軍隊會同當地的地主惡霸和“復仇隊”偷襲了劉胡蘭所在的雲周西村。敵人用農村鍘草用的鍘刀對群眾進行威脅,並殘忍殺害了手無寸鐵的6名民兵和干部家屬。面對凶惡的敵人,劉胡蘭堅定地走到鍘刀前,從容地躺在洒滿烈士鮮血的冰冷的鍘刀上,英勇就義。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劉胡蘭就這樣為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年僅15歲的生命。1947年2月,《晉綏日報》刊登了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劉胡蘭的名字在華北大地不脛而走。當時一二〇師“戰斗劇社”以劉胡蘭烈士的光輝事跡為題材,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即創作了歌劇《劉胡蘭》,每場演出都給觀眾很大教育。1947年3月下旬,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途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向他匯報了劉胡蘭等烈士英勇就義的事跡。毛澤東深受感動,揮筆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
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解放太原后,殺害劉胡蘭等烈士的凶手之一張全寶被俘,但他深知自己罪惡深重,化名張生昊來隱瞞殺害烈士的罪惡行徑,次年被釋放回到了運城老家。但因現行反革命罪被判死刑的在押犯人王連成在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感化下,檢舉出張全寶化名躲藏在運城的線索。1951年5月8日,運城縣公安局將張全寶逮捕。在威嚴的法庭上,張全寶承認了自己殺害劉胡蘭等7位烈士的罪行。后王連成因檢舉揭發張全寶立功,被法院判決免去死刑,改判為有期徒刑3年。后經復查屬錯捕,予以平反,無罪釋放。
新中國成立后,應中國革命博物館邀請,雕塑家王朝聞創作劉胡蘭烈士銅像,然而劉胡蘭烈士生前沒有留下任何一張照片。因此王朝聞在塑造劉胡蘭的形象時,參考了山西農家姑娘臉型圓潤的容貌特征,用一個挺胸而欲向前移步的人物形象來凸顯英雄就義前大義凜然的氣節。1957年1月12日,劉胡蘭犧牲十周年之際,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修建了劉胡蘭烈士陵園。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后更名為劉胡蘭村,成為向全國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展廳內,劉胡蘭銅像和被害時反動派使用的鍘刀組合陳列,劉胡蘭銅像緊握雙拳、緊閉雙唇眼神剛毅,身后的鍘刀冷冰冰地陳列在展櫃中。這樣一幅場景不僅勾勒出人物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內心狀態,也無形之中把當時劉胡蘭所面對敵人的環境和現場肅穆的氣氛渲染出來。不僅突出了劉胡蘭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復興而英勇獻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所需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