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歷史決議對黨的百年奮斗的新認識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簡稱“第三個歷史決議”),正確處理了黨中央關於百年黨史中“已有結論和最新認識”的關系,真正做到了同前兩個歷史決議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百年奮斗的新認識。
一、關於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分期
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簡稱“第一個歷史決議”),將1921年—1945年24年的黨史劃分為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三個歷史時期。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簡稱“第二個歷史決議”),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界,將1921年—1981年60年的黨史劃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兩個大的歷史時期。此后,黨的文獻又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稱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樣,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和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黨的歷史被劃分為三個大的歷史時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使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在保持連續性的同時,呈現出顯著的階段性特征,這就要求我們重新思考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黨史分期問題,切實處理好“歷史連續性和歷史階段性”的關系。對此,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談到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所創造的四個偉大成就時,明確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在此基礎上,第三個歷史決議進一步明確將百年黨史劃分為既一脈相承又層層遞進的四個歷史時期,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歷史分期突出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百年黨史中的重要地位,並將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穩步推進,進一步彰顯其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地位和標識性意義。
二、關於黨的百年奮斗的主要任務
前兩個歷史決議雖然有大量關於革命、建設和改革任務的具體論述,但並未對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歷史任務作出明確概括、提煉和總結。1997年黨的十五大首次提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前者為后者創造前提和開辟道路,后者是對前者的進一步延伸和提升,二者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主要內容。
第三個歷史決議在兩大歷史任務基礎上,對黨在四個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作出明確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這是第一大歷史任務,已經勝利完成。第二大歷史任務則根據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三個歷史時期被分解為三個主要任務: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証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百年黨史的四個歷史時期正好對應四個主要任務,共同指向一個主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這不但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了我們對兩大歷史任務的認識,也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黨的百年奮斗的主題主線的理解和把握。
三、關於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
由於前兩個歷史決議所關注的重點是解決黨史上的重大是非問題,對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出結論,因而隻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就進行了初步總結。在歷史問題基本解決以后,我們黨更加重視對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就的總結,如在建黨90周年時將其概括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在建黨95周年時進一步將三大革命取得的成就概括為三個“偉大歷史貢獻”。
在“三件大事”和三個“偉大歷史貢獻”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進一步將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概括為四個“偉大成就”,即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奮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第三個歷史決議進一步聚焦黨的百年奮斗所取得的四個“偉大成就”,並用四個“偉大飛躍”高度評價了其深遠歷史影響。這充分反映了黨和人民百年奮斗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在四個“偉大成就”中,第三個歷史決議重點突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從十三個方面分領域系統總結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尤其是蘊含其中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這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四、關於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以后,中國改換了方向。”這是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所作的經典概括和高度評價。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進一步提出了三個“深刻改變”的重要論斷,即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第三個歷史決議在三個“深刻改變”重要論斷的基礎上,以更為宏闊的視野,從五個方面進一步概括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的偉大歷史意義,即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與三個“深刻改變”相比,五個方面的“歷史意義”進一步闡述了黨的百年奮斗對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更加凸顯了馬克思主義的行、中國共產黨的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好。這五個方面的概括,既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沒有辜負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又充分証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這五個方面的概括,既立足中華大地,又放眼人類未來,全面、深刻、系統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對人類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既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之間的密切關系,又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世界社會主義、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融會貫通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五、關於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總結歷史經驗,也善於總結歷史經驗。第一個歷史決議深刻總結了建黨以后特別是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段黨史的經驗教訓。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將其概括為“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第二個歷史決議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進行了深刻總結,分清了歷史是非,統一了全黨思想。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經驗,黨中央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30周年、40周年時也都進行了系統總結。但是,這些經驗總結還只是階段性的,在時間上尚未完全打通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在內容上還不能全面反映黨的百年奮斗基本經驗。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對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將其概括為九個“必須”。在此基礎上,第三個歷史決議進一步將其概括為十個“堅持”,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於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這十條歷史經驗是系統完整、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揭示了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根本保証,揭示了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揭示了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這十條歷史經驗是黨領導人民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從千辛萬苦、波瀾壯闊的歷史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歷史智慧的結晶和歷史規律的昭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歷史主動性和歷史規律性把握的高度統一和自覺。這十條歷史經驗根據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目的和要求,有機貫通了歷史、現在和未來,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政治“密碼”,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制勝法寶,對於我們黨在新時代更好地把握歷史大勢、揭示歷史規律,統一全黨思想、奮力開創未來,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六、關於黨的百年奮斗的指導思想
前兩個歷史決議都為確立和維護黨的指導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一個歷史決議雖然沒有使用“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而是採用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和“毛澤東同志的路線”等提法,實際上就是毛澤東思想,從而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第二個歷史決議堅決維護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同時初步提出了在中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為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奠定了實踐和思想基礎。
第三個歷史決議繼承和發揚前兩個歷史決議的優良傳統,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對黨的指導思想的新認識和新發展。其中,關於毛澤東思想,強調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突出了“創造性”和“歷史性”特點,進一步彰顯了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歷史地位。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明確其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其成為與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將其由一個“結合”發展為兩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其所要解決的重大時代課題由一個發展為三個,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將其核心內涵由八個“明確”發展為十個“明確”,充分反映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在此基礎上,第三個歷史決議明確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一重要論斷科學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和重大意義,鄭重標明了其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第三個歷史決議的突出亮點和重大貢獻。
七、關於黨的百年奮斗的領導核心
前兩個歷史決議都為確立和維護黨的領導核心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一個歷史決議對黨“在土地革命戰爭的最后時期,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最大保証”。第二個歷史決議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一生的歷史功過,堅決維護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與此同時,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改選了黨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進一步確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在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使其獲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擁護,成為眾望所歸、當之無愧的黨的核心、人民領袖和軍隊統帥。為此,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並明確了習近平同志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並在貫徹落實全會精神過程中提出了“兩個維護”的根本要求。在此基礎上,第三個歷史決議繼承和發揚前兩個歷史決議的優良傳統,明確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使全黨有了定盤星,全國人民有了主心骨,中華“復興”號巨輪有了掌舵者﹔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為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指明了前進方向。“兩個確立”是第三個歷史決議的核心要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以史為鑒、開創未來,要求我們必須把“兩個確立”真正轉化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這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政治保証。
除上述七個方面的新認識外,第三個歷史決議在注重新的評價同黨中央已有結論相銜接的基礎上,還與時俱進地對黨史上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提出了新認識。例如,前兩個歷史決議對大革命時期陳獨秀的右傾錯誤皆定性為“投降主義”,第三個歷史決議則改為了“右傾機會主義”,更加符合歷史實際﹔與前兩個歷史決議相比,第三個歷史決議對遵義會議歷史地位和作用的評價也更加准確、系統和全面。我們要認真對照前兩個歷史決議,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第三個歷史決議對黨的百年奮斗的一系列新認識,切實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努力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分別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大學基地研究員﹔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