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色旅游中感受信仰力量
充分感受紅色旅游中的信仰力量,對於傳承紅色基因,具有重要意義。如何發揮紅色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革命傳統資源,在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讓人們在游覽祖國壯美河山的同時,追尋先烈英模的足跡,感懷先烈事跡,傳承紅色基因,是個很好的舉措。
近年來,紅色旅游已成為業界的新亮點。據統計,參加紅色旅游的人數,從2004年的1.4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14.1億人次。作為紅色旅游重要載體的紅色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等,已成為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的重要講台。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對於傳承好紅色基因,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旅游的“魂”是一首理想的歌,一條信仰的河
紅色旅游,不僅要讓人們了解黨的歷史概況,更應該把黨的歷史聚焦在一個事業追求的“靈魂”上,由這個“靈魂”貫穿黨的歷史,進而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否則,紅色旅游就會缺少精神內涵,也難有立得住的“神氣”。紅色旅游的“魂”應該讓所有參觀者體會到這樣一種境界:正是一代又一代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的共產黨員,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征程上前赴后繼,最終才有了黨所取得的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培育和鍛造了一系列的偉大精神,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2021年,黨中央批准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之際予以發布。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靈魂是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革命先烈們的前赴后繼、不怕犧牲,今天中國共產黨人的砥礪奮進,都離不開堅定的理想信念支撐。紅色旅游,就是要讓游客體會到,一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就是一首高昂的歌,一條信仰流淌的河。
深挖遺址遺跡的信仰故事,提升人類精神高度
中國共產黨人把信仰的力量轉化為人格的力量,是通過具體實踐來實現的。百年黨史,一代代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百折不撓,自力更生、發憤圖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
深挖紅色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中的每一幅圖片、每一張表格、每一個雕塑、每一個文物背后的信仰故事,可以讓大家感悟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感受信仰的力量。
游客們去瞻仰上海一大會址時,一定要緊扣偉大建黨精神,深入了解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等人,在五四運動前后對救國真理的多方尋求和反復比較,最終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中共一大召開過程中的凶險,很好地詮釋了早期共產黨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品格。會議是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下秘密召開的,一直受到法租界當局的監視,參加會議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人還未到上海,法租界工部局關於馬林行蹤已致函荷蘭駐滬總領事﹔1921年6月29日,謝覺哉在日記中寫道:“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潤之,赴全國〇〇〇〇〇之招。”這五個圓圈,意為“共產主義者”﹔負責會務和警戒任務的一大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在1921年7月30日晚會議期間,發現有神秘男子謊稱找人私闖會場,她及時報警,有著豐富地下工作經驗的馬林,建議立即中斷會議撤離,僅過十多分鐘,全副武裝的巡捕和士兵就包圍了會場,代表們因疏散及時,未受到任何損失,第二天報紙就刊登了《法租界取締集會新章》。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信仰的選擇也是生命的抉擇。
如果去李大釗故居、北大紅樓,一定要充分感受李大釗的堅定信仰。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在他的影響、引導和直接培育下,一大批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有一個橋段,每次北大發工資,校長蔡元培都會扣下李大釗工資中的一部分交給他妻子,以免李大釗家月底揭不開鍋。李大釗工資低嗎?恰恰相反,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裡有一張李大釗的工資單,半個月就140塊大洋。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后,他的月工資接近300塊大洋,這在當時絕對是高收入。他把工資的一大部分用在了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建黨事業上,1921年中共北平支部成立后,李大釗每月拿出80塊大洋作為活動經費,他還經常幫助家境貧困的學生,在他英勇就義后,家裡傾其所有,隻值一塊大洋。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英、日等帝國主義列強逮捕了李大釗等40余名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成員。此前,張作霖佔領北京后,有人勸說李大釗離開北京躲禍,李大釗說北京的工作離不開他,他不能走。敵人對李大釗施以酷刑、百般折磨,但他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等人被押解到刑場,在一台從德國進口的絞刑架前,劊子手問李大釗對家人有什麼遺言,李大釗回答:“我是崇信共產主義者,知有主義不知有家,為主義而死,分也,何函也?”他在獄中20多天,“絕口不提家事”。劊子手握住絞刑架的把柄,慢慢絞下去,李大釗連續受刑3次達40分鐘,在生命最后時刻他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神色不變,從容就死。李大釗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心中的信仰。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保存著賀龍當年的入黨登記表,是賀龍在南昌起義后撤離南下瑞金途中填寫的。賀龍的女兒賀捷生回憶,南昌起義前蔣介石拉攏賀龍,要送500萬光洋,外加一個漢陽兵工廠和武漢衛戍司令的頭銜給他。但這絲毫不能動搖賀龍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理想。他毅然決然地率領包括三千湘西子弟兵在內的國民革命軍暫編第20軍,浩浩蕩蕩地開赴南昌參加起義,那時,賀龍還不是共產黨員。在隨起義部隊南下途中,賀龍向黨組織遞交了8次入黨申請書,在譚平山和周逸群的介紹下加入了共產黨。在革命的危急關頭,賀龍選擇加入黨組織,靠的正是對真理鐵一般的信仰。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裡有一幅畫像,記錄著朱德元帥的妻子伍若蘭的故事。戰斗中她因腿部中彈被俘,敵人許以優厚條件誘使她投降,被她斷然拒絕,面對死亡,她說:“共產黨人從來不怕死,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榮,若要我低頭,除非日頭從西邊出,贛江水倒流。”敵人殘忍地割下她的頭顱,懸挂在贛州城門上示眾,犧牲時年僅23歲。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斗爭,鑄就了井岡山精神,其間共有48000余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平均每天犧牲60人,其中有32000名是無名烈士,他們的名字至今無從查實。
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擔負全軍后衛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在湘江戰役中傷重被俘,他扯出流出來的腸子,慷慨赴死,兌現了“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海拔5000多米的黨嶺山是紅軍翻越的最高雪山,一處山崖下,一位犧牲了的紅軍戰士被積雪覆蓋,隻露出他高舉的一隻胳膊,掰開緊握的拳頭,是一張黨証和一塊銀元。黨証上寫著“劉志海,中共正式黨員,1933年3月入黨”,這是劉志海向黨組織繳納的最后一次黨費。同樣在雪山上,軍需處長寧願自己凍死也不給自己發棉衣,而是給了其他戰士。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參觀坐落在盧溝橋畔宛平城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們依然能夠聽到面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長達14年的侵略,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吶喊聲。紀念館內的圖片和文物等展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等偉大抗戰精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艱苦抗戰,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中流砥柱這一鐵的事實。涌現出了像趙一曼、楊靖宇、左權、彭雪楓等英烈。更有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劉老庄連,以及在房山十渡鎮老帽山、天津薊縣盤山根據地的蓮花峰、內蒙古寧城縣山頭鄉李營子前山、河北淶水等地出現的寧願投江、跳崖、犧牲也寧死不屈的抗戰群體,我們的子弟兵做到了真正的寧死不屈。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頑強、舍生忘死,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於美國人來說,海拔500多米的上甘嶺是那麼的難以逾越。時任指揮官的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的陸軍上將范佛裡特,始終無法搞明白,年鋼產量8772萬噸的美國,加上還擁有原子彈等世界最先進的武器,對付年鋼產量隻有60萬噸的中國,那麼無可奈何。在這個不足4平方公裡的山頭上,美軍首日發射炮彈30萬發、航彈幾百枚,把上甘嶺主峰足足削低2米,但就是拿不下這個小山包。秦基偉將軍說:“上甘嶺戰役是一場特殊的戰役。它既是敵我雙方軍力的較量,又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觀、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說到底,就是信仰的較量。
邁入核大國行列,是新中國真正的成人禮。面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打破核大國的訛詐與壟斷,在條件十分艱苦、科研水平幾乎是一片空白的情況下,黨中央果斷決定研制“兩彈一星”。“兩彈一星”元勛們身上體現的“兩彈一星”精神,始終令人血脈僨張。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錢學森,歸國路走了5年。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當有人問錢學森為什麼回國時,他回答說:“我為什麼要選擇中國?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共產主義的理想,還因為我熱愛我的祖國。”隱姓埋名戈壁灘28年和17年的鄧稼先、王淦昌﹔由於飛機失事,郭永懷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即便遺體被燒焦,也要完好無損地保護絕密數據﹔等等。他們本可以成為全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但在熱愛祖國和成名成腕上,他們都選擇了祖國,選擇信仰至上。
紅色旅游讓主流人群與主流價值觀有效對接
據《人民日報》2021年10月20日的《紅色文旅人氣旺》一文介紹,年輕群體成為紅色旅游的主力。同程旅行報告顯示,年齡在20歲至39歲的游客,佔紅色旅游游客的57.3%,青少年和青年人群體成為紅色旅游的主力軍。攜程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體驗紅色旅游的“80后”“90后”家庭游客佔比高達七成,許多年輕父母會主動選擇參與紅色親子游。
這充分表明,年輕人已成為紅色旅游主流人群,但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必須要做到主流人群與主流價值觀有效對接,也就是讓主流人群充分感受到紅色旅游中的信仰力量。一代代共產黨員是如何追求真理和踐行理想信念的,這體現在他們的生動實踐中,最終匯聚為后人長久感知和領悟的信仰長河。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國際人才交流》2021年12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