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記憶 賡續紅色血脈
紅色記憶流淌著鮮活的紅色血脈,蘊含著偉大的建黨精神,也是黨史學習教育中最生動的教材。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發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賡續黨的紅色血脈,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沖撞激蕩,我們唯有傳承紅色記憶,發揚紅色榮光,守住紅色血脈,才能站穩腳跟、開創未來。
一、塑造紅色記憶符號,激活紅色歷史之光
紅色記憶符號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具有極強的激活與喚醒功能。中國共產黨黨史蘊藏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其中沉澱著人們共同的紅色記憶,不同革命時期的紅色記憶符號能夠喚醒紅色記憶基因,引導人們切身感悟革命先輩在生與死、血與火的激戰中為國家、民族、人民犧牲奉獻的偉大精神,讓黨史學習教育形式活起來、色彩亮起來。基於此,要以視覺符號喚醒紅色歷史認知,即建構整合性的視覺符號群,運用具有歷史縱深感的紀念建筑、徽章、表情包、漫畫等意象象征符號進行紅色敘事,復原紅色歷史本貌,進而喚醒人們對紅色革命歷史的基本認知﹔要以聽覺符號激活對紅色革命歷史的想象,即借助具有濃郁本土氣息的話語、歌曲等聽覺符號構建記憶文本並嵌入紅色精神,完成對紅色歷史、紅色氛圍的營造,進而增強人們對革命歷史情境的想象力﹔要綜合運用視聽符號搭建立體的紅色體驗平台,從視覺符號到聽覺符號,再到融合了多重感官的AR、VR,不同記憶編碼重新組合呈現出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進而提升紅色記憶符號的表征豐富度。對此,紅色旅游可將革命敘事和真人展演相結合,結合立體成像技術和全息投影技術,為人們營造沉浸式互動學習情境,切實增強紅色記憶場域的吸引力和覆蓋面。特別強調的是,要將紅色記憶符號從宏大敘事中抽離出來,轉化為一種可視化的地域記憶,使紅色歷史更為生活化和具象化。
二、編寫紅色記憶代碼,增強紅色血脈之力
編寫特定的紅色記憶代碼,呈現出紅色基因、紅色傳統、紅色血脈磨礪的獨特品質,使人們識別紅色記憶內容,從而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可立足人性化及大眾化,編寫紅色記憶的語義代碼,即在紅色屬性內和政治合法性的敘事框架中,刻畫人性化的立體紅色記憶,做好紅色記憶的當代敘述,以主體喜愛的新媒體形式進行“混合情感傳播”,從黨史傳承中汲取紅色血脈前行的力量。以2021年的熱播劇《覺醒年代》《百煉成鋼》為例,這些再現紅色記憶和崢嶸歲月的歷史敘事,飽含濃烈的革命精神和強烈的民族心理,立足人性富有情感地展現了紅色故事背后深沉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力量,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熱情謳歌與豪邁書寫。與此同時,可兼顧本土化與時代化特征,創新紅色記憶的呈現方式,即採用數字化技術增強紅色記憶呈現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於黨史學習教育的多樣化需求。以紅色文化展館的現代化建設為例,可積極打造紅色革命歷程數字體驗館,將紅色文化展館高品質地呈現給觀眾,真正起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講好有溫度的紅色故事,這既創新了紅色產業的經濟模式,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也提升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和賡續紅色血脈的有效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展館履行其黨史教育功能,肩負著建設和守護好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家園,把城市的紅色底色擦得更亮的責任使命。
三、操演紅色記憶儀式,凝聚紅色信仰之魂
紅色記憶儀式豐富了黨史教育形式,有助於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適時舉辦重要節日紀念活動、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紀念活動、重要革命歷史人物誕辰逝世紀念活動等,對於抒發愛國愛黨情懷、傳承紅色文化基因以及凝聚紅色信仰力量具有重要作用。紅色記憶儀式以紅色資源為平台,以教育為目的,將紅色文化傳統、紅色歷史史實、紅色革命精神和紅色革命信仰融入儀式過程,同時以參觀、祭奠、體驗、旅游等方式對其進行傳達。對此,應當打造紅色記憶之場以提升信仰之基,即建構整體性和連續性的紅色紀念空間,以體系化的紀念空間引導人們將偶發的紀念行為轉變為常規的儀式行為,在日常儀式行為中潛移默化地輸入紅色基因,激發紅色記憶儀式對儀式主體潛移默化的精神感召力,以此實現儀式行為神聖性和日常性的有機契合。應當加強儀式主體的自覺性以穩固信仰之魂,即將紅色記憶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以細節化、情景化、情節化的敘事方式凝心聚魂,引導人們不忘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以紅色教育為例,可依托紅色場館加強紅色記憶儀式,或是緊扣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在各類紅色場館廣泛組織主題教育、主題黨日活動﹔或是探索並規范黨員政治生日等儀式活動,或是創新開展地方黨史主題展等日常活動,使革命傳統教育、紅色教育大眾化、常態化,充分發揮儀式感對紅色精神的滲透作用。
(作者為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