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畔黨旗紅
——廣西來賓市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紅色精神歷久彌新。作為桂中地區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地,來賓在革命斗爭時期涌現出大批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各族群眾在這塊土地上,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形成了“心容天下,敢為人先”的城市價值與追求。
今年以來,來賓市充分挖掘宣傳轄區內黨史故事、黨史人物等紅色資源,創新形式大力弘揚紅色文化,著力打造一批具有來賓特色的紅色教育基地,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立足紅色文化 推動著作編研出成果
今年伊始,來賓市高度重視紅色著作編研工作,組織各地黨史專家聯合辦公,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和高效的工作,出版發行《中國共產黨廣西來賓歷史(1926—1978)》《中國共產黨廣西來賓百年歷史大事記》,成為我區較早出版該類書目的設區市,《中國共產黨廣西來賓歷史(1978—2012)》編纂工作走在全區前列。
除了編撰紅色書籍,該市還組織多名專家學者和青年志願者,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出版了《來賓市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忠魂——來賓市黨史人物傳》等系列紅色文化專題成果,為來賓市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根據該市黨史研究室負責人介紹,出版的這批“紅色書目”集權威性、可讀性、收藏性於一體,填補來賓市歷史研究的空白,意義十分重大。
依托紅色資源 深化黨史學習教育
今年年初,來賓市組織全市各級黨史專家學者,組成“小分隊”深入“紅色足跡”遺址,抓好“家底普查”,摸清紅色資源情況。
在該市興賓區,由自治區專家組成的調研組深入紅水河畔的大灣鎮開展“中共廣西省工委大灣天馬運輸行省交通總站”課題研究,追尋原廣西省工委書記錢興、副書記黃彰等領導人在桂中的活動歷程﹔在忻城縣,開展“廣西都宜忻(忻城)革命史”課題研究,再現廣西五支主要革命隊伍之一“廣西都宜忻人民解放總隊”的革命歷程﹔在武宣縣,黨史部門以廣西較早農村支部及桂中農民運動重要策源地為切入點,開展課題研究,已建成桂中第一支部舊址、武宣縣委舊址、韋天強故居等紀念設施﹔在象州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史志部門深入大瑤山麓,圍繞打響廣西剿匪第一槍,研究廣西剿匪主戰場,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剿匪歷史。
縱觀歲月的風起雲涌,閱盡百年滄桑變幻,一處處研究,就是一次次還原歷史﹔一次次研討,就是一次次重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當年的星星之火,如今早已成為燎原之勢。如今,來賓已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變成教育鍛造廣大黨員干部的“大熔爐”,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堅定理想信念,把准思想航向。
來賓市委有關領導說:“要將紅色資源開發與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從直觀可觸摸的紅色資源中汲取力量,激發干事創業的激情,勇立潮頭,引領發展。”
多平台多載體 打造紅色文化精品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來賓市注重將紅色文化與“心容天下,敢為人先”的城市價值和追求結合起來,激勵斗志、昂揚精神。
在來賓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等部門的協調下,來賓各地拍攝了《天上歌謠》《桂中風雷》《一門三烈》《象州剿匪》《風雲都宜忻》《紅色天馬》等30部紅色影視,把紅色資源、紅色故事搬上熒幕,在該市電視台、遠程教育平台、公共宣傳LED屏等進行全面展播。
該市還依托紅色資源,積極搭建紅色講堂,推動“大家一起講”活動,講好紅色故事。今年年初,該市專門成立黨史專家宣講團,制定出台《來賓市黨史專家庫管理辦法》,組建50名優秀黨史專家深入機關、企業、農村、學校、軍營等地,開展高水平黨史宣講300多場次,受眾達5萬多人次。通過開展“百名書記講黨史”,組織100多名優秀黨委書記和黨支部書記講黨史,拍攝講黨史視頻,掀起黨員干部自覺講好紅色故事的熱潮。
一個個紅色紀念館開工,一個個紅色遺址得到充分挖掘,一個個催人淚下、驚天動地的故事,煥發出強大的感召力。(盧彬彬 譚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