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初心恰風華 百年傳承再出發
——上海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凝聚精神力量
2021年5月的一天,江蘇常州瞿秋白紀念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上海大學社會學院秋白黨支部的學生黨員和青年黨員教師。在瞿秋白銅像前,他們動情地朗誦一首支部黨員自創的《秋白贊歌》,表達對瞿秋白同志的崇敬與緬懷。
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主導創辦的正規大學,上海大學於1922年在上海市閘北區青雲裡成立。在李大釗的推薦下,瞿秋白擔任上海大學教務長和社會學系主任。瞿秋白與總務長鄧中夏一道,聘請了惲代英、蔡和森、張太雷、蕭楚女、任弼時等中共早期領導人和理論家在社會學系任教,積極傳播馬列主義思想。這些閃光的名字,使上海大學成為當之無愧的“紅色學府”。
“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近期,上海大學組織師生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繼續深入挖掘利用學校深厚的紅色資源,凝聚精神力量,不斷探索與創新實踐,努力培育時代新人。
1.賡續紅色基因,讓紅色歷史資源“活”起來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2021年5月3日,上海大學300余名青年與“守常”先生一起誦讀李大釗《青春》中火熱的詩句,慷慨激昂。他們在上海勝強影視基地參與電影《1921》的宣傳拍攝,出演五四運動中的進步青年。穿上學生裝、戴上學生帽,與20世紀的“00后青年”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學生們說,在這個沉浸式的黨課中,他們度過了最有意義的青年節。
歷史上,李大釗與上海大學有著不解之緣。在1923年4月到11月短短半年多時間裡,李大釗多次為上大師生演講。從《演化與進步》《社會主義釋疑》到《史學概論》,李大釗深入淺出地演繹馬克思主義學說,極受上海大學學生們的歡迎。
“清廉、朴素,如一根紅線連著一家三代。”2021年11月15日,李大釗之孫、“七一勛章”獲得者李宏塔來到上海大學,為師生們回顧了李大釗清正廉潔、以身作則的優良家風。李宏塔說,當年,祖父收入並不算少,但多用來組織黨的活動和資助青年學生,用在自己及家人身上的少之又少。“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便是李大釗清貧一生的寫照。
這次上海大學之行,李宏塔還與惲代英孫女惲梅等革命者后人一道,見証了系列紀錄片《紅色學府——上海大學》的開機儀式。上海大學成立后不久,便成為革命青年向往的“東南革命最高學府”,擁有“文有上大,武有黃埔”的美譽。紀錄片將用三個篇章總計六集,展示上海大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光輝的早期歷史。
邀請革命先烈后人和親屬為師生傳講“身邊的紅色故事”,組織專家學者收集整理“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和上海大學”有關革命文獻,將紅色革命文獻文物展請進校園……作為黨創辦高等教育的紅色一脈,上海大學用紅色校史搭建各類育人的實踐平台。
2021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研究中心在上海大學正式揭牌,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擔任中心主任,任弼時之女任遠芳等被聘為首批特約研究員。“上海大學的紅色血脈是學校立足當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非常重要的資源。”成旦紅表示,成立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研究中心,就是要結合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之中提到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把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風范和精神傳承下去,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資源。
2.堅持守正創新,讓學習教育氛圍“熱”起來
“我們期盼,今后進一步加深與上海大學的交往與合作﹔我們更期盼,今后能有更多的上大師生參與到傳承紅色基因的工作中來……”今年3月2日,一封來自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的信在上海大學傳開,令廣大師生,尤其是電視紀錄片《紅色傳承》團隊成員備受鼓舞。
早在2012年,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師王晴川便聯合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余江如,整合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和電影學科的師生力量,開展以《紅色傳承》為主題的電視紀錄片創作工程。九年來,團隊創作完成包括《長征的故事》系列、《新四軍將士風採錄》系列、《上海解放的故事》系列等100集《紅色傳承》電視紀錄片。2021年,《紅色傳承》團隊繼續創作10集紀錄片《開國將軍的故事》。
在採訪和創作中,學生們與革命前輩面對面對話交流,深受教育和感動。“傳承紅色基因,講述革命前輩的故事,並把這項工作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是我非常珍貴的求學經歷。參與《紅色傳承》紀錄片創作,讓我終身受益。”新聞傳播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翟玉亭說。
面向95后、00后青年黨員,上海大學還運用新媒體平台開展黨建工作,不僅廣泛調動了支部成員參與的積極性,更提高了黨建活動的傳播力。2021年“七一”前夕,社會學院2020級研究生第一黨支部通過“喜馬拉雅”在線聽書電台推出“三重檐”新語青年說系列有聲讀物,講百篇人物故事、學百年黨史。
馬克思主義理論最主要的傳播者之一瞿秋白、與妻子同赴刑場從容就義的革命者曾延生、用一顆愛國心守一座中國島的王繼才等英雄榜樣故事,通過學生們制作的“向英雄致敬”“向英烈學習”“向榜樣看齊”三個系列有聲讀物,配上與故事情景相符的音樂上傳至平台,供大家收聽學習。每一期收聽結束,同學們都會展開討論,分享收聽感悟。
“錄制有聲讀物讓每個英雄、英烈以及榜樣的形象更加鮮活立體。”參與錄制的支部成員劉一藝說,“通過這樣的活動,我深入了解了青年英雄和榜樣們的成長歷程,更加牢記初心和使命!”
在“專業+黨史學習”融合下,上海大學涌現出大量內容新穎、表達生動的黨史學習新形式。新聞學院開辟“一周黨史”欄目,逐周介紹黨史上的今日故事、推出手繪長圖漫畫、制作“溯源百年恰風華”系列廣播劇﹔美術學科師生為漁陽裡團中央舊址紀念館設計紅色文創﹔文學院用手語講述黨史故事,向聾人群體解讀上海作為黨的初心始發地的“密碼”……學史明理,學史增信。上海大學的師生們,正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用心講好紅色故事。
3.聚焦未來發展,讓接續奮斗熱情“燃”起來
“今天的中國,正昂首闊步邁向下一個百年征程。”2021年7月10日,在上海大學2021年畢業典禮上,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院士勉勵學生們“心中有光,履踐致遠”,用青春去接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核心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1年9月6日晚上,上海大學久負盛名的“中國系列”課程上新,微電子學院教授張建華為新生們帶來了《中國“芯”路》首講,吸引了來自各個專業的百名新生濟濟一堂。“通過學習,我不僅了解了芯片技術和產業,更深受老師和科研工作者勇擔使命、愛國敬業精神的感染。”社區學院理工大類的新生雷妍聽課后激動萬分。
上海大學依托課程思政育人體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打造《光影中國》《經國濟民》等“大國系列”課程,推進《理解中國社會》等58門“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相融合”首批示范課程建設項目,運用育人“主陣地”“主渠道”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吳明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學校無人艇團隊牽頭的“海洋窄帶環境復雜目標探測識別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鐘雲波教授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期刊《科學》雜志上發表……如今,越來越多的上大學生奔赴攻克“卡脖子”技術的關鍵領域不懈奮斗,越來越多的上大學生投身邊遠艱苦地區奉獻青春。
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上海大學注重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深入了解師生需求,集中解決突出問題。學校一站式服務中心作為上海市教衛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自2021年6月運行以來,通過窗口辦理,自助辦理和綜合咨詢等方式,日均服務師生300余人次,師生滿意率99.92%,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薪火傳承,共筑榮光。下一步,上海大學將凝聚起慶祝建黨百年和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情和力量,結合學校自身的傳統與優勢,賡續“百年上大”的紅色基因,系統謀劃未來發展藍圖,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本報記者 任鵬 曹繼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