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溯源悟初心 凝心聚力辦實事
——江西省醫保緊貼群眾需求走好新時代趕考路
這是一個新的紅色地標﹔這是一座精神家園。
12月2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醫療保障史陳列館在瑞金葉坪革命舊址群開館。這是我省高質量推進醫療保障尋根溯源工作的重大成果,也是我省醫保人將中央蘇區醫療保障歷史孕育和鑄就的紅色基因,融入走好醫保新時代趕考之路的生動實踐。
尋根溯源悟初心,不忘為民來時路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醫療保障史陳列館是省醫保局深入踐行黨史學習教育,積極落實國家醫保局在瑞金開展尋根溯源的紅色“一號工程”。陳列館通過文獻資料、實物、圖片、微縮景觀等,重點展示了從1929年到1935年中央蘇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醫療保障工作艱辛探索的歷程。
“為有效改善蘇區軍民醫療衛生條件,壯大基層醫療救治機構,完善醫療保障體系,1933年9月,中央內務委員部決定‘在各縣區內務部衛生科之下,設立一個診療所,替群眾看病開單,不收看病費’……”聆聽著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講述,參加當天開館儀式的醫保系統人員紛紛表示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黨情教育課。黨在蘇區探索推進的醫療保障實踐,鑄就了新中國醫療保障事業的紅色基因。
省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梅亦表示,陳列館是江西的又一張“紅色名片”,展現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的矢志初心,是新時代醫保人砥礪前行的生動教材和精神源泉。
緊貼群眾健康需求,接續醫保奮斗路
“群眾有所呼,醫保必有應”。力爭今年年底前出台我省職工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加快出台我省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辦法﹔全面執行我省“雙通道”藥品管理機制,滿足人民群眾在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種渠道購買國家談判藥品的合理需求,進一步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持續推廣醫保電子憑証,讓參保群眾“一碼在手、醫保無憂”﹔探索建立門診慢特病互聯網診治、第三方藥品配送上門的服務新模式,進一步打通醫保服務便民“最后一公裡”……
群眾的醫保“幸福賬單”遠不止於此。省醫保局自成立以來,一手抓高效運行,一手抓改革發展,醫療保障各項工作蹄疾步穩、卓有成效。
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集採、落地執行國家集採中選結果、創新構建未過評藥品集採“江西模式”、積極參與跨省聯盟集採等,為參保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冠脈支架中選產品,均價從1.3萬元降到700元左右﹔核酸檢測三次降價,每次檢測價格由65元下降至最多40元,持續保持在全國的較低水平﹔全省參保覆蓋率持續穩定在95%以上,異地就醫網上備案、住院和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結算實現“全覆蓋”﹔守好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2018年至今,省醫保局追回資金16.15億元,監管成效連續兩年受到國家醫保局通報肯定。
“醫保為民,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梅亦表示,要緊貼群眾健康需求,打造新時代醫保改革為民、減負惠民、服務便民的“第一等工作”,不斷給人民群眾帶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解群眾后顧之憂,走好新時代趕考路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醫療保障史陳列館不僅見証了新中國醫保制度的萌芽,也見証了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付出的巨大犧牲、作出的重大貢獻。
黨中央始終惦記老區人民,對江西“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自省醫保成立以來,江西累計獲得了中央補助資金646.8778億元,其中居民醫保補助資金607.6106億元,醫療救助資金34.30億元,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資金4.9672億元﹔全省11個設區市有10個設區市獲得國家醫保改革試點14項,9個市、縣先后獲得考核優秀等次。
12月2日,省政府與國家醫保局在瑞金簽訂合作備忘錄。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建設醫療保障史陳列館、全國醫療保障系統干部教育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建立局省合作共建機制和局省協調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省醫保局,為培養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醫療保障干部隊伍、推動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江西醫保人將以江西醫保“1235”工程為統領,大力實施“江西醫保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主要包括:實施“智慧醫保村村通”工程,掃除村級醫保結算盲區﹔積極推動設區市以下醫保機構垂直管理擴面﹔通過設置醫保公益性崗位、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確保縣(區)有大廳、鄉鎮有窗口、村(社區)有人為群眾服務,打通醫保五級經辦服務便民的“最后一公裡”。(本報記者 洪懷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