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紅色資源 涵育時代新人
“‘全憑一把土銼刀,太行山上出英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革命根據地,大批化工科技人才在‘軍工泰斗’劉鼎的組織下,建起被譽為‘八路軍掌上明珠’的黃崖洞兵工廠,制造出贏得勝利的武器裝備,鑄就了彌足珍貴的黃崖洞精神……”這是我在思政課上為同學們講述的紅色化工故事。
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始終在思考,如何讓黨史學習教育在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中落實落地、入腦入心,切實提升教學實效。在探索中,一系列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舉措應運而生:教學團隊走進中國化工博物館等單位開展現場集體備課﹔思政課教研室與專業學院一對一定期交流機制建立起來﹔青年教師走進化工廠一線車間進行工程實踐、搜集鮮活案例,形成“大化工”特色黨史思政課教學案例庫。
在思政課上,我們教師隊伍既注重講好黨史中的化工故事,也注重講好化工史中的北化故事。我們邀請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北化學子走進課堂,講述萬眾矚目慶典背后的點點滴滴﹔組織師生拜訪學校科技戰“疫”先進楷模,切身體會中國共產黨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襟懷擔當。我們用北化碳纖維研究團隊“寧讓黑發變白,也要化碳為纖”數十年如一日科研攻關的故事,激勵同學們增強本領才干,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我們用北化人自己的故事砥礪同學們接續奮斗。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形成了講好黨史故事、學好關鍵課程的良好氛圍。我們採取教師主講理論框架、學生運用互動實踐體驗式教學模式,同學們圍繞主題、發揮特長、自行分組,先后排演、推出了“中共一大”“遵義會議”等情景劇。在青年教師司明宇的課堂上,同學們在講述湘江戰役時,幾度哽咽、熱淚盈眶,台下的同學們被深深觸動。
圍繞百年黨史設計一系列研究性學習課題,師生開展線上線下的研討,“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怎樣理解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為什麼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等問題的深度剖析,讓思政課不僅面對面、“鍵對鍵”,更能心貼心。在“迎建黨百年 學‘四史’精神”主題微電影大賽中,李大釗、趙一曼、“半條被子”、抗“疫”青年志願者被同學們親身演繹、講好演活。這種既親耳聽又親身演的方式,讓同學們在黨史中不斷汲取著信念力量。
從三尺講台到電視熒屏,我努力利用各種平台講述黨史故事、傳播黨史知識。近兩年,我連續受邀擔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嘉賓,講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時代意義,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社會各界肯定。
教師精心設計、資源精准運用、學生精彩呈現,催化了百年黨史與青年成長、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思政教育與專業情懷之間的“化學反應”。未來,我們將繼續用有厚度、有溫度、有效度的思政課,不斷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讓青年一代成長為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