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在學思踐悟中夯實農業高校的發展根基

——東北農業大學統籌“點、線、面”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2021年12月21日08: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11月22日上午,在西藏昌都市第二高級中學——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服務地,支教團成員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報告會,迎來陣陣掌聲。報告會及接下來開展的系列活動,在校園裡掀起了學習全會精神的熱潮。

“東北農業大學作為黨在解放區創辦的第一所普通高等農業院校,將以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為契機,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圍繞國家所需、龍江所要、學校所能和未來所向,加快世界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努力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道路上爭當排頭兵、爭做領頭雁。”學校黨委書記李長生表示。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東北農業大學在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上下功夫,制定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銜接緊密的黨史學習教育“1+8+N”專項方案,以學校總體方案為核心,以8個配套子方案為依托,以“N”個自選和特色學習教育活動為支撐,聚焦“點、線、面”,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1 在學習中感受思想偉力

“一部中國史,從某種角度看也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實現耕者有其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不同歷史時期,黨都在領導人民為擺脫貧困而奮斗……”在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課堂上,教師韓雪向學生解析中國脫貧攻堅的歷史意義。

從黨的歷史到時下熱點話題,從國家的脫貧政策到學校教師駐村扶貧的點滴故事,以小見大、舉一反三,學生在老師的講述中感受著黨史的思想偉力。課程結尾,韓雪激勵青年學子:“脫貧攻堅不是終點,未來實現鄉村振興,農業大學的學子要發揮所長、有所作為。”

“當前,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信息碎片化、良莠不齊。我們要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向學生們傳遞正確理念,幫助他們撥雲見霧、明辨是非。”韓雪說。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東北農業大學各學院在抓好教師學習的同時,注重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黨的認識和熱愛,堅定學生對黨的信任和信心。

為提升學習過程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政治高度、理論深度和情感溫度,學校還組建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輔導員宣講團和大學生黨史宣講團,面向不同領域、不同群體開展“分眾式+點單式”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實現靶向宣講、精准滴灌,著力把黨史中蘊藏的精神力量,轉化為激勵師生黨員砥礪奮進開新局的強大動力。

“黨史離我們並不遙遠,黨的歷史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寫就的,學習黨史不只是回顧歷史,更是思考我們前進的道路。”作為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成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韓大猛感觸很深,“讓學生們愛上學黨史,還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將宣講與學生自身實際需求結合起來,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為此,針對專業差異,他的課件有不同的版本。

“不光要吸引學生的眼球,更要抓住他們的心。”韓大猛表示,結合當前中國的發展,講黨史、講馬克思主義理論,老師越講越自信,學生越來越信服。

2 在實踐中加深理解領悟

《英雄贊歌》《共和國之戀》《紅旗頌》……伴隨著藝術學院副院長郭弘的黨史講述,一首首經典音樂作品再現了黨百年走過的風雨歷程,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今年“七一”前夕,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藝術學院、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聯合開展“用音樂講述黨史”主題黨日活動。

踐中學、學中踐,東北農業大學通過舉辦一次大型主題展覽、閱讀一本紅色故事文集、開展一次黨史知識競賽等“十個一”主題實踐活動,努力營造學習教育濃厚氛圍,筑牢師生理想信念,切實把個人理想融入時代主題、匯入復興偉業,引導黨員干部和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大家好,這裡是東北農業大學甘南藍靛果直播間。藍靛果在東北俗稱山茄子,別看果小,營養價值可大……”在學校志願服務隊辦公室,2018級動物科學專業學生續航和小伙伴們為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富強村農民種植的藍靛果進行宣傳。“脫貧后,村民們不僅生活改善了,信心也增強了,種養殖積極性特別高,我們去宣講新技術,大伙兒都樂意聽、願意問。”他說。

到基層去,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中受教育、強信念、長才干、作貢獻。學校聚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先后組織60支實踐團隊赴甘南縣5個鄉鎮、9個村屯開展實踐活動,針對林果經濟種植及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高標准農田建設可行性調研等設立14項調研課題。

續航說,從實踐點回學校后,他越發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東農學子,應該走進農村,貼近農民,深入了解農村實際需要。畢業后,運用自己所學,投身鄉村振興的實踐,為農業、農村、農民干點實事。”

3 在服務中踐行初心使命

“聽說了嗎?校內也能涮火鍋了,食堂開始賣水果啦……”疫情防控期間,東北農業大學食堂推出了10余種創新菜、優惠菜及低於市場價的水果,讓學生們直呼暖心和實惠。

變化遠不止於此。暑期開學,學生們發現宿舍煥然一新,衛生間整潔干淨,上網速度更快了……在東北農業大學后勤管理處譚留兵的桌子上,放著一張“我為群眾辦實事”台賬表,裡面詳細記錄了50余項存在的問題、責任人、具體進展和解決時限。“后勤是與學生教師接觸最多的部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們通過網絡信箱、微信群、樓長開放日等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全力為師生辦實事。”譚留兵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東北農業大學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准,持續推動后勤整改、簡化辦事流程、關愛特殊群體、開展志願服務、服務龍江發展等5個方面的民生實事,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回應師生關切和期盼,凝聚起為學校發展建功立業的強大力量。

在甘南縣,提起東北農業大學的專家,農民都會豎起大拇指。走進東陽鎮隆勝村張久文家,他正在收拾院子。提起今年的收入,老張笑著說:“沒想到這小園兒出了一萬兩千多塊錢,得虧了農大的專家,給我們講課,教我種樹莓!往年我隻能種點菜和苞米,隻夠自己吃。”

以園藝園林學院教授霍俊偉為首席專家成立的寒地小漿果聯盟,在甘南縣東陽鎮、長山鄉、寶山鄉等鄉鎮村屯試驗示范藍靛果新品種820畝,輻射全縣藍靛果種植近30000畝﹔以東陽鎮作為試點打造全產業鏈寒地小漿果之鄉,嫁接后端企業進行紅樹莓庭院種植和后端產品的全量回收,嘗試打造種植、採摘、收儲、冷凍、分選、加工、出口的全產業鏈,其中樹莓種植豐產期將使東陽種植戶每畝純利潤達到5000元以上。

據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其林介紹,包括寒地小漿果聯盟在內,東北農業大學在甘南縣建立了11個產業聯盟,實現高校科技成果與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以往學校技術服務方式是將學校現有的技術拿到地方去推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們轉變思路,根據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實際問題和產業需求,舉全校各專業技術優勢,通過共建‘基地+中心+產業聯盟’的合作新模式,進行全產業鏈的技術服務。”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精神,東北農業大學把黨史學習教育和助推黑龍江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堅持以學促行、學以致用,圍繞作物種質資源創新、畜禽種質資源創新、黑土地修復與保護、智慧農業、生態綠色農業發展、綠色食品發展、秸稈綜合利用和鄉村振興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精准施策,通過選派黨員駐村扶貧、選拔科技副縣(鎮)長挂職、開展科技大講堂、組建“三下鄉”社會實踐小分隊等方式,探索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大學+基層科技推廣站+農戶”“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專家+龍頭企業+農戶”等鄉村振興新模式,用實實在在的學習成果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東農方案、東農智慧、東農力量。

(本報記者 張士英)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