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路初心如磐 新征程奮楫篤行
——東南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譜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同學們,我們現在所在的四牌樓校區梅庵,是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地、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址。”在有著119年歷史的東南大學校園,“初心照梅庵 永遠跟黨走”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展覽正在進行,東南大學紅色梅庵講解團志願者凌若愚為前來參觀的師生講述紅色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東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將黨史學習浸入思政課堂,將紅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脈,將報國情懷鑄入力行實踐,讓立德樹人的根深深扎進校園,奮力譜寫鑄魂育人的新篇章。
“通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更加堅定了東南大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決心,堅定了東南大學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更大人才培養力量的決心。”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說。
1.黨史學習浸入思政課堂
“20世紀20年代初,一批共產主義先驅在東南大學熱情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東南大學成為中國共產黨活動的重要基地。1923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四牌樓校區梅庵召開,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出席並發表了三次講話,會議決定將團與黨的關系由‘協定’轉變為‘服從黨的領導’。”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左惟為師生帶來了今年第一堂黨課。
“滿滿的感動,這堂黨課真的讓我感覺到百年初心照耀著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我為我是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而自豪,更認識到肩上的責任和使命是多麼重。”東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孫述凱說。
以“思政大課堂”為抓手,東南大學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學校領導、黨史專家、兩院院士、杰出校友、抗疫英雄相繼登上講台,與師生共讀黨史、同話初心,“潤物細無聲”地把思政課講出了“黨的味道”“原汁原味”和“鮮活滋味”,讓師生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史的溫度,體味到精神的熏陶,領悟到信仰的力量。
“最開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醫務人員也有恐慌。但對病人來說,醫務人員是他們唯一的依靠。無論是否懷有恐懼,醫生最終必須解決問題。醫務人員的科學精神和奉獻精神在面對疫情時得到了最大程度彰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也是凡人,但他們是敢於挺身而出的凡人。”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全國道德模范、重症醫學專家、東南大學副校長邱海波在戰疫一線堅守400余天后回到學校,為同學們帶來一堂題為“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的“信仰公開課”,他分享了重症病房裡那些危急和感動的瞬間,深入解讀“偉大抗疫精神”,講述醫者的職責與擔當。
“聽了邱老師的講座,我開始思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當社會需要醫護人員時,我們應該在哪?作為醫學生,我們要克服恐懼,與病人在一起。每一個醫務人員在疫情中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任何時候,都要有人挺身而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黨員楊環說。
2020年9月至今,東南大學“黨史雲講演·信仰公開課”已連續推出10季,既有“大講堂”,也有“微黨課”,學生用手機掃碼就可以觀看直播並進行互動交流,黨史課堂“飛出”教室,視頻播放量已突破百萬次。
今年,東南大學還打造了黨史學習的新場域——思政創新基地“學習書房”。這裡設有“信仰公開課教研室”“東南大學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示范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東南大學虛擬仿真教學基地”“追光劇場”等,匯集了5000余冊黨史經典著作及電子資源。同學們還可以戴上VR頭盔,操控手柄,體驗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場景,親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氣概。
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前夕,東南大學舉辦了一場“激情燃燒的歲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音樂黨課。黨課上,師生們用獨唱、合唱、民族管弦樂合奏、歌舞等方式,演繹了《鬆花江上》《保衛黃河》《翻身的日子》等經典曲目,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的重要歷史事件、人物故事等融入表演,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用藝術強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演繹了一堂精彩而難忘的“思政金課”。音樂黨課結束之際,現場1200名師生深深沉浸在建黨百年的輝煌成就之中,真切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全場自發深情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紅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脈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東南大學用好用活校園紅色資源、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的重要遵循。
坐落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西北隅的梅庵,是為紀念兩江優級師范學堂時期的校長李瑞清(號梅庵)所修建。20世紀20年代,梅庵曾是學校會議、講習場所,一度成為馬克思主義在南京地區的傳播中心和黨團組織活動的重要陣地。1921年5月,學校進步學生謝遠定、吳肅、鄧光禹等以“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名義在梅庵舉辦讀書會,創辦了宣傳新思想的《東南評論》,率先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3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國立東南大學召開,毛澤東同志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出席團二大並致辭,這是他唯一一次全程參與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團二大”上將團與黨的關系從“協定”調整為團“服從”黨的領導,進一步明晰了團堅定不移跟黨走的初心,確保了中國青年運動在時代洪流中始終能夠把握正確的方向,在團史、青年運動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具有夯基壘台的意義。
為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東南大學有關人員專程前往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搜集“團二大”全套會議記錄材料,整理文字記錄共69張。6月,“初心照梅庵 永遠跟黨走”史料展正式開展。展覽設計以“舊址建筑”為核心,在尊重原有建筑格局的前提下,注重展示立面的層次感與展示手段的豐富度,通過會議文件的實物陳列,以物証史,加深展覽厚重感。9月,東南大學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入選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屆“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東南大學教授齊康曾主持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雨花台烈士紀念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等眾多極具代表性的紅色建筑的設計。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的師生以黨團支部為單位,來到雨花台祭奠先烈,用畫筆繪出雨花台的蒼鬆翠柏、紀念碑亭,參觀“不能忘卻的記憶——東南大學民主、愛國、革命”史陳展,上實境思政課。
3.報國情懷鑄入力行實踐
目前,東南大學“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圍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十四五”發展規劃,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開展了三次專題學習和研討交流,各類調研座談在各教學單位、師生中熱烈進行。各級領導干部定目標、做規劃,匯聚智慧、凝聚共識,錨定深化教育改革、激發辦學活力,聚焦重大需求、服務國家戰略,根植中國大地、瞄准國際前沿。將報國情懷鑄入力行實踐,東南大學正加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步伐。
在日前召開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東南大學有6個項目獲獎,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建國教授團隊的項目《中國城鎮建筑遺產多尺度保護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我國建筑學領域的第一項國家科技成果一等獎。該項目針對全球共同面臨的城鎮建筑遺產的多尺度連續、本體復雜廣泛和環境多樣的難題,完成了一整套城鎮遺產保護理論和技術體系,出版了首部《建筑遺產保護學》,主編首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國家標准,支撐兩項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申報,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就世界建筑遺產保護給出了“中國答案”。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綠色低碳轉型,是未來道路的“中國選擇”,也是東南大學科研攻關的“重中之重”。今年10月,由東南大學和英國伯明翰大學聯合發起、14個國家近30所一流高校參與的“碳中和世界大學聯盟”在南京成立。這是全球首個聚焦碳中和技術領域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的世界大學聯盟,它致力於為人類社會低碳發展、國家和地區實現“雙碳”目標培養擁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同時向全球推廣中國在碳中和方面的“特色經驗”。
東南大學與南京江北新區合作共建的東南大學江北新區國際創新港也已啟動建設,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創新園正式奠基,該項目投入資金規模220億元,重點瞄准生命健康和集成電路兩大產業,以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為目標,將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影響力,政產學研協同融合、開放共享的創新生態綜合體。
“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東大人必須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從百年偉業奮斗歷程中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力量,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東大’力量。”左惟說。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吳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