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感悟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館——

重溫紅色記憶 激發報國之志

2021年12月10日08:4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在戰役開始的前幾天,我帶著一個精干的指揮班子趕到了前線。我的指揮所設在井陘附近的一個小山村裡,這個小山村叫洪河漕……”《聶榮臻回憶錄》裡面這樣寫道。

洪河漕村位於井陘縣太行山深處、群山環抱之中,是一個有著紅色歷史的小山村,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館就坐落在這個村的一個農家院裡。

聶榮臻元帥曾在此處指揮晉察冀軍區部隊,發起了以正太鐵路為重點的大規模交通破襲戰——百團大戰,洪河漕村作為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留下了許多經典戰例和抗戰故事。如今,這裡不僅保留了指揮所原貌,還在此基礎上修建了展覽室和紀念館,以銘記歷史,啟迪后人。

百團大戰從這裡打響

打開陳舊的木門,走進一家看似平常的院子,目之所及僅有四間屋子:一間居所,一間作戰室和兩間警衛室。院內的石榴樹和樹下的石棋盤依然似當年模樣,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清晰可見。布局雖然簡單,但飽含著濃厚的紅色歷史。

“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元帥在戰役開始前幾天來到了洪河漕,並將指揮所設在了這裡。”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館館長李化璟介紹,為了打破日軍的封鎖線,1940年8月,八路軍總部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聶榮臻元帥當時在這裡駐扎,指揮了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戰役,率領八路軍三十九個團破壞石太鐵路,攻克天險娘子關,戰領井陘煤礦。

正太線作戰20天,共斃、傷、俘敵偽軍900余名,攻克據點10余處,破壞鐵路60余裡,破壞橋梁18座,並繳獲大批槍支彈藥,其中包含5門火炮。李化璟激動地說,“在晉冀魯豫軍區聯合打擊下,正太路全線陷於癱瘓,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正太鐵路破襲戰就是聶榮臻元帥和敵方下的一場‘你輸我贏’的棋,現在沒了下棋的人,是革命先烈給我們爭取到了現在的太平生活。”李化璟撫摸著棋盤告訴記者,現在,每年都有一些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慕名而來,尋訪歷史足跡,重溫紅色記憶。

9月10日,井陘縣在洪河漕村百團大戰指揮所舊址舉行紀念百團大戰勝利八十一周年研討會,採用當年聶榮臻元帥和老鄉聯歡的形式,60余人在指揮所舊址廣場交流座談,深刻緬懷革命先烈光輝業績。

井陘縣黨史辦主任馬軍山表示,此次研討會重溫了百團大戰期間聶榮臻元帥等先烈在洪河漕村那段崢嶸歲月,對深入探究百團大戰的精神內涵,研討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首家民間戰史展室

為讓后代記住這段革命歷史,從1984年開始,洪河漕村的李化民、李化瑞、許永堂、李景堂、李風、李化卿6位老人自籌資金買下百團大戰指揮所舊址所在的農家住宅,收集聶榮臻元帥曾使用過的桌子、椅子、馬燈,以及打過日軍的吊雷、石雷、獵槍等實物,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民間戰史展室——百團大戰井陘展覽室,義務擔起守護紅色歷史的責任。1993年3月,展室正式開展。

“2004年,三位老人因病先后去世,剩余的三位老人也因年高體弱不能繼續管理紀念館,我當時想,守護紀念館的責任不能有空檔,應該讓更多的后人牢記歷史,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李化璟說,之后接過義務守護紀念館的接力棒,一堅持就是17年。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重溫紅色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銘記與傳承,將報國之志落到實處。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要銘記歷史、心懷感恩,堅定信念不忘初心跟黨走,繼承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讓理想信念貫穿到我們學習、生活、工作的始終,要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培養自己的責任感,要懂得奉獻,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館參加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后,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學生們表示。

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2004年建設新館,並於2005年開館,館內現有480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130余件歷史實物。2019年,李化璟義務在指揮所舊址西南角對紀念館進行了擴建,在擴建過程中,其長子李春明始終與他“並肩作戰”,在群眾配合下順利建起一座佔地400平方米的石頭建筑農家院。

拓寬將軍路、鋪設石板廣場、培養鄉村導游、制作宣傳畫冊……洪河漕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許國棟介紹,近年來,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館經過不斷提升硬件水平,完善接待、宣傳、教育功能,使紀念館成為一個可看、可聽、可畫的宣傳教育基地,為社會群眾和單位提供了一個開展學黨史、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等黨史學習教育的宣教場所。2017年,這裡入選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許國棟表示,今后,紀念館將繼續完善各項功能,加強館校結合,與河北理工大學、石家庄陸軍指揮學院等院校舉辦聯誼活動,開展更全面、更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擴大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館的宣教影響力,全力打造成井陘縣紅色歷史文化方面的一張特色名片。

(河北日報記者 董琳燁)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