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不斷提升自然資源惠民利民水平

用好紅色資源 辦好民生實事

2021年12月09日10:51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安靜的展廳裡游人如織,展牆上一幅幅黑白照片訴說著過去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場別具意義的紀念文獻展正在進行。12月8日,“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紀念文獻展”在省立中山圖書館正式開幕。

此次展覽由省立中山圖書館承辦,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自然資源廳共同指導。省立中山圖書館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本次展覽將大營救中成功脫險文化名人的文學紀實作品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利用翔實的文獻資料還原真實歷史情況,展現了粵港澳民眾在危難時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跡。

展覽將轉至台山都斛

打造弘揚紅色文化目的地

筆者從現場看到,本次文獻展重點重現了勝利大營救的艱辛歷程,用豐富的照片等翔實的史料,為觀眾詳盡地復原了當時的歷史景象,講述著抗戰先烈和文人志士在艱苦卓絕歲月裡始終不變的愛國情懷。

據記載,抗戰時期,日軍侵佔香港時,有一大批中國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滯留港島,處境十分危險。為此,自1941年12月起,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遵從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對困留在香港淪陷區的300多名文化名人和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進行秘密大營救。

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工作,游擊隊和中共廣東各地黨組織克服重重困難,勝利地從日軍魔爪下營救出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各界進步人士。被營救者之一的茅盾先生曾把它稱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在這場驚心動魄、聞名中外的秘密大營救中,無一人被敵人截獲,無一人死傷,最終取得完全勝利。

本次營救行動不但保護了一批文化名人,守護了文脈傳承,更對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

據史料記載,此次轉移分為水、陸兩條營救線路,還有一條海路(粵西海上交通線),也是“勝利大營救”中極為重要的線路之一,而江門市台山市都斛鎮東滘漁村碼頭正是這條線路的登陸點之一。

因此,本次“勝利大營救”80周年紀念展將在省立中山圖書館展出至2022年1月16日,隨后將轉移到都斛鎮做永久展出。

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展覽展出,接下來還將繼續挖掘、整理“勝利大營救”在台山的相關史料,提煉並展示歷史要素,優化提升登陸點環境,結合台山市南粵古驛道建設,將其打造為弘揚紅色文化、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愛國情懷的目的地。

活化“南粵古驛道”

促進老區蘇區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以“雙高”示范省建設為抓手,以11項年度重點工作帶動各項工作全面落細落實。

南粵古驛道建設保護利用作為該廳“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的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已完成年度目標並取得良好成效。本次“勝利大營救”80周年紀念文獻展的順利開展,也是活化利用南粵古驛道的良好成果。

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為改造農村人居環境,為群眾提供更加完善的休閑配套和更好的游覽體驗,該廳成立了10個技術指導組開展36次實地檢查與技術指導,對全省14個地市的32個縣(市、區)的30多公裡古驛道本體和90多處歷史遺存進行修繕,建設100多公裡連接線和600多個服務配套設施。

此外,省自然資源廳還聯合舉辦完成2站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和華南研學課程設計大賽,文創大賽、少兒繪畫大賽已按計劃完成初賽﹔省內各地依托南粵古驛道組織開展活動100多場,吸引10余萬周邊群眾參與。

活動更帶動了沿線旅游業的發展。數據顯示,在2021年國慶期間,納入監測的14段古驛道重點區域接待游客就達到207.2萬人次。

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不僅帶旺了鄉村人氣,吸引離鄉村民返鄉創業,促進沿線村民增收。通過深挖史料、講好故事,更大幅提升了南粵古驛道沿線居民對本地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上述負責人表示,省自然資源廳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一起,深入探索推動南粵古驛道基礎信息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完善“粵省事”古驛道專題模塊服務功能,指導古驛道沿線地方政府完善補給、露營、安全保障等配套設施,增強南粵古驛道建設保護利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環境,促進老區蘇區鄉村振興。

堅持“小切口大變化”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民生難題

事實上,無論是“勝利大營救”的歷史還原,還是南粵古驛道的保護活化都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廣東以線性空間為載體,串聯、打造、推廣了眾多紅色文化資源。在這背后,是省自然資源系統不斷提升自然資源惠民利民水平,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光榮表示,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就要全身心扑在辦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上,切實辦好省確定的3項涉自然資源領域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和廳黨組研究確定的14項重點項目,通過“小切口大變化”切實解決民生難題。

今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對照“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任務清單,全力推動相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落實。特別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發掘保護利用、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不動產登記“全省通辦”、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等民生實事項目進展順利、成效明顯。

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央紅色交通線是土地革命時期,一條從上海出發,途經香港、汕頭、潮州、梅州、福建至江西瑞金的“摧不垮、打不爛的地下航線”,為傳遞黨中央與中央蘇區的機密文件,運送中央蘇區急需的物資和經費,以及掩護黨中央由上海到中央蘇區的重大遷移等作出了巨大貢獻。

今年4月份以來,省自然資源廳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牽頭指導相關技術單位,採用“多方印証、孤証不立”等研究調查方法,首次還原了中央紅色交通線南方線粵東段特別是梅州大埔縣茶陽鎮至省界伯公凹線段的具體地理走向。省自然資源廳通過對該線路進行綜合保護利用,並對沿線相關自然、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串聯,打造成為紅色精品體驗線路,成為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有力抓手。

為做好不動產登記惠民提升工程,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高院實施“不動產登記+法院服務”,大力推進“總對總”模式的“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全面實施不動產登記“一碼通”。截至11月底,廣東省已實現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不動產抵押權登記、預售商品房預告登記及其抵押權預告登記等事項省內通辦和跨省通辦,實現不動產查封登記、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登記(包括轉移、變更和注銷登記)事項省內通辦。

地質災害綜合治理也得到穩步推進。2021年11月底以前,全省200處大型及以上隱患點工程治理已完成進場施工207處(含已完成主體工程施工66處),實施率103.5%﹔已完成監測點建設1347處,實施率134.7%,專業監測“一張網”初步構建完成。數據統計,廣東省全年已累計降低70082名群眾受地質災害威脅程度,今年以來未收到發生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災情報告。

截至2021年12月初,省自然資源廳全廳辦實事項目83項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並對已完成項目進行評估驗收。接下來還將推進健全完善一批管根本、管長遠的制度,不斷完善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

“廣東省自然資源系統將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高標准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突出宗旨使命,突出責任擔當,突出優勢特色,突出惠民利民,繼續用心用情用力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陳光榮說。

(撰文:黃敘浩 肖錕 馮建奎)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