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財經大學致力文化建設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校園內始建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洗澡堂以及鍋爐房棄用多年,滿地狼藉,鏽跡斑斑。但是山東財經大學的建設者們沒有一拆了之,而是精心構思,變廢為寶,歷經一年之久將其改造提升為一座傳統與現代交融、新意迭現的美術館。11月22日,在山東財經大學校慶70周年暨合並建校10周年倒計時200天的啟動儀式上,山東財經大學海岱美術館開館,山東財經大學藝術藏品展驚艷亮相,吸引了省內諸多藝術名家的目光,紛紛贊嘆其為“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精品。
這只是近年來山東財經大學致力文化建設,積極探索實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一個縮影。
文化啟迪思想,
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自2011年合並建校以來,山東財經大學積極推進大學文化建設。特別是2017年12月學校第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注重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大學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鼓舞師生員工昂揚奮進、砥礪前行的強大正能量”。
學校健全了文化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統籌規劃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成立了齊魯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和山東財經大學美育中心,實施了《山東財經大學美育教育發展規劃》。截至目前,學校開設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等37門課程,引進《中華文明史》等9門線上課程,自編《大學語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多部教材。同時規定,學生傳統文化類通識選修課必須修滿4學分。
以文化啟迪思想,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學校成立山東儒商文化研究院,將儒學納入人才培養規劃,不斷探索儒學新型研究模式。今年10月,學校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聯合成立了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文化研究院,為我國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王蔚在教學科研之余,自2004年起為大學生開設《論語選讀》課,至今已有近萬名學生選修。他還走出校門,把《論語》講遍了全省137個縣(市、區)。
文化浸潤心靈,
讓紅色基因“傳”下去
學校抓好頂層設計,著力把優秀文化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系統發揮文化育人作用,讓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啟迪心智,浸潤心靈。
各學院培育有影響力的“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同時深入挖掘齊魯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完善傳承傳統文化的思想教育體系,著力打造齊魯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傳承的“財大樣板”。2018年,學校成立了“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輔導員工作室,通過開展“紅色鑄魂”工程系列活動,將紅色基因貫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2019年,學校先后邀請黨的十九大代表徐川、齊魯時代楷模孫建博、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張保國、“可可西裡堅守精神”精品黨課宣講團等走進校園作報告,承辦了郭永懷事跡報告會和濟南“出彩型”好干部駐濟高校行,放映黨史紀錄電影《重生》《大火種》等,受到師生歡迎。
2020年6月,學校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三全育人”等方面的思政故事搬上銀屏,推出專題片《立德樹人跟黨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立起來”“活起來”“亮起來”。
文化涵育德行,
讓載體和陣地“實打實”
11月3日,建筑面積5萬余平方米、高66.5米、設計藏書量100萬冊的山東財經大學新圖書館在聖井校區開館,成為學校乃至齊魯科創走廊的新地標。目前,學校的體育館、游泳館、美術館、校史館、3個圖書館、各類學術報告廳、體育場等文化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文化育人環境和條件大大提升。
全校設立校、院兩級志願服務社團25個,年均服務22000人次。由團委創辦的“大學,大學堂”分為學者講壇、青年博士論壇、創新創業論壇等板塊,也舉辦了近300期。書香校園、文化校園,處處彰顯了大學文化的魅力。
學校積極建立學校榮譽體系,自2014年起每年教師節之際對從教30周年的教師職工進行隆重表彰。學校每年評選“最美教師”並廣泛宣傳。方慧教授獲評“齊魯最美教師”和“全國優秀教師”。張紅鳳教授獲評 “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劉培德教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宋浩副教授八年來義務上傳數學網課視頻,粉絲人數近200萬,被山東省委網信辦和省新媒體協會授予“網絡正能量榜樣”稱號。
學校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學習組織架構,每周每天調度,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評選學習達人,舉辦學習征文等,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濃厚學習氛圍。目前的學習參與率、活躍度均名列前茅,僅2020年就發稿112篇,居全省高校首位。
如今的山財大,風正氣順,人和業興。“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辦大學就是辦文化辦氛圍﹔大學之大,應該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應該有最高的精神價值取向和追求。”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說,“如何更好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報通訊員 於洪良 本報記者 王桂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