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廣西高校講活百年黨史

2021年11月26日08:4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在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為同學擋刀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崔譯文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在近日發布的“中國好人榜”名單中,桂林旅游學院90后大學生黨員李凌志因見義勇為光榮上榜﹔11月14日,百色學院學生黃蘭宇兩度勇救落水女子,傳為美談。三位大學生在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紅色城市生活學習,特別是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更堅定了理想和信念。

近日,廣西各高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當地紅色資源優勢,講活百年黨史,引導師生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深植紅色基因

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布滿歲月痕跡的文物,讓人仿佛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在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廣西師范大學數百名師生緊握拳頭,重溫入黨誓詞。“我們踏上這片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的土地,感受身邊的革命故事,更能體會當年戰役之慘烈,烈士們信仰之堅定。”該校黨委書記鄧軍說。

發生在桂北一帶的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途中最壯烈的一戰。地處桂林的廣西師范大學,充分利用桂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打卡紅色教育基地”活動,組織師生赴湘江戰役發生地,深入了解紅軍浴血奮戰、突破湘江的革命歷史,追尋腳下的紅色記憶。

廣西有98個縣(市、區)被列入革命老區范圍,紅色遺跡遍布八桂大地。“這些紅色資源,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和‘營養劑’。”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負責人介紹,廣西各高校積極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引導師生踏尋紅色足跡,瞻仰歷史遺存,身臨其境重溫黨史,感受革命情操,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赤衛軍,青年團,紅領巾,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南寧師范大學師生從廣西出發,一路奔赴延安。通過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鳳凰山革命舊址、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等教育基地、在延安寶塔下合唱校歌、在新聞紀念館拍攝思政微課堂視頻等,深入了解延安精神的意義。

“重溫紅色記憶,就是要讓師生從光榮革命傳統中汲取營養,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故事入耳、入腦、入心,激蕩起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南寧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龍妮娜說。

講活紅色課堂

“黨史學習教育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大課堂,我們將黨史融入思政課程,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用活紅色資源,鍛鑄理想信念。”廣西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卞成林說,該校開設了“《共產黨宣言》導讀”“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等近10門選修課程,推出“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系列微課,將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學習緊密結合,讓青年學子在黨史精神熏陶下鑄魂立心。

桂林理工大學將紅色人物、紅色文化等重要史料進行整理融入思政教材,深受大學生青睞。“桂北以湘江戰役為主要代表的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高度契合,能很好體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要求。”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梁英介紹,在設計模塊時,將桂北紅色資源分類提煉、設置環節﹔在規劃路線時,運用體驗教學方法,用心規劃理想信念教育、艱苦奮斗教育等經典教學線路,讓學子在學思踐悟中經受紅色文化洗禮。

廣西大學通過“VR+黨建”紅色教育黨史活動,讓師生沉浸式體會紅軍長征精神﹔線上開辟《家鄉的黨史故事》視頻欄目,讓學生黨員講述各自家鄉的紅色故事﹔在學校官微、團學小微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專欄、網絡思政視頻專欄《輔導員說》《青春說吧》,生動講好“四史”故事。

廣西藝術學院充分發揮專業特點,積極打造紅色藝術課堂。舞蹈學院開展了紅色舞蹈進課堂活動,用舞蹈演繹紅色經典故事﹔音樂學院舉辦“紅色經典唱黨史”講座音樂會,排演優秀民族歌劇《沂蒙山》,用優美歌聲和生動情節闡釋“沂蒙精神”﹔美術學院推出“以畫讀黨史”主題黨課,組織師生到愛國主義基地開展寫生實踐教學,用畫筆描繪心目中的英雄﹔設計學院引導學生以紅色題材進行畢業設計,創作了湘江戰役中的系列英雄人物。

推進成果落地

將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果,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廣西各高校用一件件為社會解難題、為師生辦實事的成果,為黨史學習教育寫下生動注腳。

“有了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幫扶,我們對辦好文秀幼兒園更有信心和底氣了。”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文秀幼兒園園長韋林肖說。

百坭村是“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生前駐村扶貧點。為村裡開辦一所幼兒園,是黃文秀未盡的夙願。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史力行,主動幫扶百坭村建設文秀幼兒園,並發揮資源優勢,著力解決其師資力量、園務管理、教學設備等方面的痛點難點。

“幫助文秀幼兒園辦出特色,完成黃文秀同志的遺願,用心用情呵護祖國的花朵,助力鄉村振興,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樊正強說。

在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實踐中踐行使命擔當。桂林旅游學院將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積極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師生“急愁難盼”問題。該校大一新生張靖函從小因病導致癱瘓,日常生活隻能與輪椅為伴,其母親陪讀12年從未間斷。張靖函入學前,桂林旅游學院黨委進行專題研究,拿出精准接待和幫扶方案,免收其4年的學費和住宿費,並為母女倆改造“陪讀宿舍”。在學習上,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進行針對性指導。張靖函所在學院的學生黨支部還組建愛心志願者團隊,為她入學后的上下學接送、學習、生活提供幫助和關愛。

作為電子信息特色高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引領學生通過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該校土承天下實踐團深入靈川縣江頭村,對村裡的全部古建筑及周邊環境進行建模存檔,做到完美再現村庄整體布局、建筑風貌,將廉政教育載體及隱形內涵永久保存。

(本報記者 周仕興 本報通訊員 於洪專)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