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走出“書櫥” 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陝西漢陰縣政協用好用活紅色資源

2021年11月25日14:36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漢陰走出了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誕生了3位共和國將軍,縣政協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紅色文史資料編撰和推廣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11月15日,談及漢陰縣政協的紅色文史資料工作,漢陰縣政協主席史正林娓娓道來。

今年安康市兩會期間,史正林結合漢陰縣紅色文史資料征編、宣傳推廣工作,撰寫《關於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學好講好安康紅色故事》的提案,建議抓住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契機,以新起點、新高度、新目標,用好用活紅色資源。

為發揮好本地紅色資源優勢,漢陰縣政協將紅色資源開發、紅色文史資料征編工作作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致力於搶救珍貴文史資料。為此,漢陰縣政協在全縣范圍內選聘了30余名文史研究員,組建紅色文史資料征編團隊開展編撰工作。

文史資料征編必須有第一手資料,本著忠於史實原則,漢陰縣政協派出文史資料征集組,到達漢陰籍革命先烈戰斗過的部隊、機關、城市、鄉村等地,實地收集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作為文史資料編撰的重要內容。

今年5月,《羅少偉烈士》史料征集組先后赴延安市寶塔區、吳起縣、甘泉縣征集相關史料。以漢陰籍羅少偉烈士在延安的生活、戰斗足跡為線索,圍繞1944年至1946年“馬歇爾訪問延安”“南泥灣防御”等重大事件,聚焦王震、楊得志、羅元發等開國將軍的人物傳記、回憶錄,通過走訪座談、翻閱檔案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征集到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隊長”“軍中第一刀”羅少偉烈士延安時期的政協文史資料5冊、人物傳記2冊、其他書籍10冊、圖片18張。

“通過開展文史資料征集工作,既要傳承本地紅色基因,又要達到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目的。”在紅色文史資料征編過程中,史正林和漢陰縣政協始終堅持這一理念。

截至目前,漢陰縣文史資料已征編出版14輯。其中,編撰團隊歷經數次修訂充實,何振亞、沈啟賢、楊棄3位開國少將文史征編工作圓滿收官,目前已完成印發,獲得了社會各界好評。

為發揚紅色文化、講好漢陰故事,漢陰縣政協組織開展紅色文史資料展覽進社區、進機關、進校園、進鄉村、進企業、進軍營活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促使本地紅色文化家喻戶曉。

八一建軍節前夕,在駐漢某部軍營,一場紅色文史資料展覽吸引了官兵的目光。現場,文史研究員曾發高詳細介紹了何振亞、沈啟賢、楊棄3位開國少將文史資料的征編過程,精彩講述了3位開國少將和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對民族獨立解放事業作出的巨大歷史貢獻。

“很榮幸,我參與了縣政協部分紅色文史資料征編工作,漢陰的紅色故事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盡管明年即將退休,但曾發高仍然奮戰在紅色文史資料征編工作中,絲毫不曾懈怠。

今年3月以來,隨著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漢陰特色紅色文史資料也成了鮮活的學習教材。

“深入學習漢陰本地紅色文史資料,不僅激發了我作為一名漢陰人的自豪感,也更堅定了我繼續做一名優秀黨員的信心和決心。”漢陰縣政協委員張龍斌表示。

在加強本地紅色文史資料學習的同時,全縣各黨政機關、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相繼到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紀念碑現場教學,聆聽英雄事跡,追憶先輩們為革命事業拋頭顱、洒熱血的崢嶸歲月,凝聚起建設漢陰的強大合力。

“老師每年都會帶我們去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紀念碑參觀學習,聽了老師講的革命故事,我和同學們都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在漢陰縣城關一小六年級學生何施慈的作文裡,她寫下了這樣的話語。

(本報通訊員 鄧永新 記者 屈荔鵬)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