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讓歷史檔案“活”起來

講述人:大連理工大學檔案館(校史館)館長 劉曉梅

2021年11月25日08:3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一線講述】

“為什麼要銘記歷史?既是為了讓后來人在前進時擁有精神歸屬,也是為了讓前人的事跡與品格在當代得到重生。”這是一名大連理工大學大二的學生在參觀《中國共產黨事業中的大工奮進路——紅色基因展》后在留言簿上的話。

身為高校檔案工作者,我時常能通過“故紙堆”裡的檔案資料,領會到字裡行間的無聲力量,也時常在檔案征集的過程中,感受到老一輩大連理工人身上真實而又鮮活的紅色基因。但如何才能讓塵封的檔案“活”起來,讓檔案中蘊含的紅色基因浸潤更多青年學子的心靈,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課題。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時說:“我們是為了不忘初心、堅持真理而來,我們的初心、真理就蘊含在這些檔案之中。”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校舉辦了《中國共產黨事業中的大工奮進路——紅色基因展》,從館存70余年的檔案中挑選了100件檔案素材和檔案故事,以“信仰”“特質”“使命”“傳承”四個篇章,生動詮釋大連理工大學紅色基因孕育與發展的過程,集中展現大連理工人踐行教育報國的初心使命,續寫紅色榮光的自覺自信。

在這裡,他們能看到包括中國催化科學奠基人張大煜院士在內的一大批懷揣科教報國理想的創校教師,提前畢業參與祖國建設的、我國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發明者王之江院士,服從黨的決定帶領電訊系師生集體參軍的、中國雷達工程專業的主要創始人畢德顯院士……他們忠誠許黨,以身報國,將個人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在這裡,他們還能看到大連理工人助力長五飛天、研制出超級墨水、投身戰“疫”科研攻關,致力脫貧攻堅……與共和國同齡的大連理工大學,始終與中國共產黨血脈相連,踐行興校強國使命。

前來看展的退休教授李國祥老師對我說,在展覽中他看到了很多前輩、同事,還有他曾親身參與的工程項目。正是在黨的領導下,一代代大連理工人不懈奮斗,接續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作出貢獻。相信通過展覽,老一輩人的愛國情懷一定能激勵更多年輕學子勤學奮進,投身強國偉業,讓黨的優良傳統、讓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永葆底色,代代相傳。

(本報記者吳琳採訪整理)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