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力行,為防治污染貢獻青春
講述人:中南大學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劉恢
2021年11月18日09:1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學史力行,為防治污染貢獻青春
【一線講述】
重金屬是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原材料,但其資源開發利用過程產生的污染會危及環境與人類健康。
我的主攻研究方向是重金屬汞。汞易於揮發形成氣態形式的單質汞,長期停留在大氣中並長距離遷移到全球各地。201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通過了旨在控制和減少全球汞排放的國際公約——《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色冶金行業正是汞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對此,我們提出有色冶煉汞資源化治理新思路,突破國際先進技術隻能處理煙氣中汞的局限,實現廢氣—廢水—廢渣等多環境介質中汞的高效捕集與轉化回收,把污染毒物變成有用資源,該項技術已在15家大型有色冶煉公司得到工程化應用,取得良好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國家履行國際公約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同時,我們還將實踐寫入教學課本中。結合常年的工程實踐,形成了有色冶金環境治理的“實驗室研發—現場中試—工程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思維,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並將之融入《冶金環境工程學》教材中,成為中南大學冶金工程一流學科的特色課程,入選2021年度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汲取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磅礡偉力,在一代代冶金學科前輩開拓進取中感受科研報國的責任擔當,在重金屬污水處理站黨員示范崗上踐行“無廢冶金”的庄重承諾。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緊緊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科技創新“兩個春天”的重要歷史機遇,全面提升重金屬污染防治環境科技創新能力與人才培養水平,還老百姓綠水青山,為子孫后代留下美麗家園,為中華民族贏得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龍軍採訪整理)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