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歷史使命 育時代新人
——中南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凝聚奮進之力
“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勇擔科研使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日前勝利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中南大學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
從1903年為培養中國自己的礦科、路科人才而生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1906年創辦湘雅醫院、1914年創辦西式醫科大學——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到根據新中國建設發展需要,1952年組建的中南礦冶學院、1953年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學院﹔再到2000年三校合並組建的中南大學,百年中南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一代代中南人應國家民族之需、百姓蒼生所急而上下求索,熱血報國。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大學考察時指出,要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薈萃、學科齊全、思想活躍、基礎雄厚的優勢,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民生建設大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進的創新成果。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中南大學將黨史、校史、學科發展史相結合,汲取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以實干、拼搏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圖偉業。
1.師生擔綱主角,黨史學習教育出新又入心
“這是我們的土地,你們有什麼權力來審問中國的革命者?”台上,鏗鏘有力的吶喊重現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因叛徒出賣被捕的向警予嚴詞責問審訊法官的情景。台下,身著迷彩服的軍訓新生席地而坐,靜靜聆聽這位傳奇女英雄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和共產主義理想奮斗一生的感人故事。
這是中南大學“紅色故事天天講”集中宣講活動現場,也是屬於2021級新生的“黨史第一課”。擔綱授課的“薪火相傳”紅色故事宣講團,自2018年成立以來便致力於在紅色地標、珍貴文獻中尋找哺育青年人成長的紅色力量,並將之演繹成一個個動人故事,通過專題報告會、主題團日活動,會同“百名團支書講黨史”“家鄉紅史我來說”等宣講活動,令紅色薪火燃亮中南學子的大學時光。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中南大學師生不只是聽眾,更是共繪“校園紅”的“主角”。
6月,一場教職工黨史知識競賽“燃紅”了中南的夏天。老師們變身“考生”,在自學教材、集中學習、交流討論、層層選拔的過程中積極備戰。6月4日的決賽現場儼然“演武場”,12個突圍而出的黨支部代表隊頻頻按下搶答器,在激烈的答題對決中競相展現學習成效。與此同時,在校團委組織的“黨史小達人”知識競賽中,全校學生連續30天挑戰網上發布的黨史知識試題,爭相刷新“達人榜”。在“頌歌獻給黨”教職工合唱比賽、“永遠跟黨走”專場交響音樂會等各式各樣的活動中,人人學、競相學、處處學的新風拂遍校園。
宣講聲、競答聲、紅歌聲……在中南大學,有各類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聲聲入耳”,也有實景載體令教育資源“看得見”“摸得著”——200平方米的黨史學習教育長廊裡,師生在“輝煌歷程”“黨史日志”等10個專題的互動學習中,吸收著厚重百年黨史中的養分﹔300余平方米的教育展示廳裡,師生校友黨員愛黨愛國故事融合成有血有肉有魂的黨史教育體驗課﹔30余個“書香中南”共享圖書機、7000余平方米的“問渠晨讀長廊”和40個公共圖書角,師生可任意取用配放著的2.3萬余套黨史學習教育必修書籍、5萬余冊黨史學習資料……
學習熱潮不囿於一方小小天地,中南大學黨史學習教育的陣地和觸角不斷延伸,由校內走向校外,從線下擴到線上。寒假期間,中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400余名學生回到家鄉,踏遍28個省份,走訪了90余名黨員,參觀了170余個紅色教育基地,匯集了341篇家鄉紅色故事並編輯成冊。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湘雅護理學院袁世平老師牽頭發起“榜樣,你好!”短視頻講述活動,聯合全國100所高校的100名思政工作者講述100名黨史人物的故事,致敬中國共產黨百年壯闊征程。
2.盤活紅色家底,校史、學科史成為致遠之源
10月18日,中南大學湘雅校區的體育館裡,原創舞台劇《張孝騫》首演,這部為湘雅首屆醫學生畢業百年紀念籌備的獻禮劇,由中南大學師生自編自導自演,以中國醫學泰斗、湘雅首屆畢業生張孝騫少時求學於湘雅,抗戰時期帶領湘雅西遷、護佑湘雅醫學教育弦歌不輟的生平事跡為主線,串聯起歷史上眾多湘雅先賢與進步人士的英雄群像,鋪展湘雅醫學的建設“史卷”。
“這是學校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科專業特色有機結合的重要舉措。師生在參與史料整理、創作、展演和傳播的過程中與學科先輩們‘同頻共振’,得以更深刻地體會、繼承和發揚百年湘雅精神。”中南大學副校長、湘雅醫學院院長陳翔表示。
校史,是一所學校最為厚重的“紅色家底”﹔學科史,則是一個學科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礦”。以歷史銜接當下,在校史、學科史的紅色資源中充分找尋與今日青年師生、當前學校發展產生共鳴的可能,成為中南大學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打開方式”。
4月18日,湖南冷水江錫礦山,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80余名師生展開了一場特別的“尋根”之旅。從1939年中國現代銻冶金工業的奠基者趙天從教授在此與日本軍隊幾度斡旋、組織礦工礦警誓死保衛礦產資源﹔到半世紀后其門下博士楊天足幫助當地企業開辟銻、金聯合發展的新道路﹔再到近年來柴立元院士、郭學益教授先后帶領團隊到此協助礦區企業構筑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減排的全鏈條行業技術體系,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付諸實際……錫礦山的百年之變,記載著中南冶金學科的發展史、冶金人的奮斗史。師生們循著前輩師長奮斗過的足跡,透過時光,在老礦山之變中感受中南人的“冶金魂”。
錫礦山之行,讓冶金工程專業本科生姜子昂內心澎湃:“在這裡,我仿佛真切看到了老一輩冶金學家扎根礦山、護礦興礦的身影,近距離觸摸到了他們嵌入‘冶金強國夢’裡的初心與熱血。這次特殊的‘對話’,激勵我們新一代冶金人接棒前行。”
越是身邊人、身邊事,越容易直擊心靈、觸動神經。在中南大學,以校史、學科史中的“小素材”為“小切口”撬動愛黨愛國的“大主題”,已成為各個學院、學科抓實黨史學習教育的著力點。
一堂通過學科故事播撒專業熱忱的“新生課”,一場老前輩們聚首回望創院立業之艱的座談會,一次多學院交流紅色“財富”的聯合黨日活動,一冊精心整理出版的學科史,一場嵌入“中南元素”的紅色書畫展……盤活“家底”的過程中,一個學科乃至一所大學的精神逐漸凝練,通過一個個具體可感的紅色故事浸潤師生心靈深處,激勵眾人從中汲取力量,爭當中南大學下一頁歷史篇章的書寫者、創造者。
3.傳承使命擔當,投身科技創新主戰場
“個人應該把自身的理想抱負同國家發展命運結合在一起。”9月9日,當選2021年度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專程回校與青年教師們座談交流,講述自己教書育人、科研報國的初心與使命。此前的一個多月,他一直在深圳低碳城積極推進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地熱勘探開發。雖已87歲高齡,但何繼善院士依舊滿懷豪情,他說:“隻要身體許可,我會一直干下去!”
5月3日,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香壩鎮遭遇暴風雨,牛角岩附近的兩座鐵索橋嚴重受損,給兩岸居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風工程研究中心第一時間與思南當地政府部門取得聯系,組建科技攻關小組,並趕赴該地,對受損橋梁進行技術問診與相關測試,全面完成了對該橋梁的外觀質量檢查、橋梁動力特性測試、抗風穩定性估算等工作。
9月26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援張家界抗疫醫療隊最后一批35名醫護人員平安凱旋。又一場湘雅抗疫戰隨著張家界疫情的平息告捷。在這一役中,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共派出305人赴一線抗疫,優化工作流程,多學科集團作業,拼速度、拼勇氣、拼實力,再次彰顯中南湘雅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的責任與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中南大學考察時強調,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步入新時代的中南人汲取了滿滿的智慧與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身到立德樹人、科研報國的行動中,投身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創新主場戰。
“中南大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黨和國家共進、與時代同行的歷史。”“對接國家重大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是中南大學的生命所系、事業所為、特色所在。”“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希望即將開啟新征程的同學們,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砥礪奮進,用實際行動向黨、向祖國告白:強國有我,請祖國放心!請黨放心!”金秋九月的新生第一課上,校黨委書記易紅、校長田紅旗帶領同學們重溫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細數中南大學的發展史、思考中南人的使命擔當。
這是湘江邊、麓山下一遍遍回響的叮嚀,更是一代代中南人鏗鏘無悔的承諾。
(本報記者 禹愛華 龍軍 趙嘉偉 本報通訊員 鐘南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