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根黨課” 向陽而生逐光而行
——天津濱海新區寨上街朝陽花園社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大伙兒都知道吧,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閉幕了,現在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公報都說了啥,咱們一起領會六中全會精神,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昨天下午,在濱海新區寨上街朝陽花園社區門前,居民們聚在一堵灰色的磚牆前,邊晒太陽、邊讀報、邊記錄、邊聆聽濱海新區區委黨校退休講師於雲得的宣講。這就是社區家喻戶曉的“牆根黨課”,已經講到了第113期。
一堵普通的灰色磚牆,長約20米,高有3米,誰能想到,竟成了這個社區黨的宣傳輿論主陣地。“牆根黨課”,一個地氣十足的叫法,從這裡“誕生”。
濱海新區寨上街朝陽花園社區是典型的“移民”社區:15個還遷村村民、全國28個省市的落戶居民,還有美國、白俄羅斯、韓國等境外來津人口,約13000人。
在這個人口類型多樣的社區,如何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到基層最前沿?如何更好地推進基層黨建,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牆根黨課”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牆根黨課”誕生記
“群眾在哪裡,哪裡就是宣傳陣地”
說起“牆根黨課”的來歷,朝陽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馮國娟打開了話匣子,“剛開始別說講課,招呼開個會都犯難。后來發現,不少居民原來在村裡住,習慣聚在小區牆根下晒太陽、嘮家常,這讓我們受到啟發。
群眾在哪裡,哪裡就是宣傳陣地,完全可以適應大家的習慣,將‘牆根’利用起來,開設‘牆根黨課’。請來德高望重的老黨員,用鄉音、大白話講黨史、講政策。”
一番策劃和籌備,“牆根黨課”有了初步的輪廓──將朝陽花園二期門口的“牆根”作為“課堂”,組建宣講服務隊、每期一課題、制作宣講展板和展牌。馮國娟坦言:“在社區做群眾工作,得琢磨他們想要啥、想聽啥,你給他們解了難題、做好服務,他們才能信服你,你說的話大家才願意聽,人氣才能聚起來。”
循著這個思路,“牆根黨課”宣傳內容的外延擴大了,不僅講黨的政策理論,還圍繞身邊人、身邊事,兼顧小區好人好事、社區服務等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的“活教材”和“微故事”,提升大家的興趣度、關注度。
2018年10月8日,以“從嚴治黨 反腐倡廉”為主題的朝陽花園社區第1期“牆根黨課”正式開講,有案例、有講解,還有移動展牌,為的就是將宣講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吸引在牆根下晒太陽的居民來聽。
“牆根黨課”吸粉記
居民提問題,社區想辦法,合力解難題
幾期講下來,“牆根黨課”就打開了局面。
記者從“牆根黨課”的活動記錄中看到,有“重溫黨史”“閱讀紅色經典”這樣的黨史專題活動,還有“傳承民俗文化”“文明實踐我來啦”這樣的百姓身邊事。
“一些居民期盼解決的問題,也會在黨課上念叨,大家一塊兒拿主意:比如建起了‘百姓議事亭’、亭子邊坑窪的土道鋪成了平整的‘同心路’、增設電動車充電棚……”朝陽花園社工王肖告訴記者。借著“牆根黨課”的平台,居民提問題,社區想辦法,合力解難題,讓共商共建、共事共謀、共治共享成為“新常態”。
和大家的距離更近了,聊的話題更接地氣了,為群眾辦的實事更多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居民成了“牆根黨課”的“鐵粉”。就此,向陽而生的“牆根黨課”,在群眾中扎了根,與民同向,逐光而行。
“牆根黨課”聽課記
“不用提醒,到點兒准來,場場不落”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朝陽花園社區,正趕上第113期“牆根黨課”。隻見灰色的磚牆上寫著四個紅色大字“牆根黨課”,中間的黨徽熠熠生輝,一旁還有“見証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宣傳欄,居民或站或坐,圍攏其間。事實上,“牆根黨課”並沒有時間表,也沒有人組織動員,隻要天氣允許,居民們就帶著馬扎早早地來了。
當天課后,幾位老聽眾和記者聊了起來。他們說,“聽‘牆根黨課’都成習慣了”“不用提醒,到點兒准來,場場不落”。“我們是從海邊農村搬來的,習慣在牆根下邊晒太陽邊嘮嗑,‘牆根黨課’生動、內容也豐富,是給大家服務的好陣地。老坐下邊聽不過癮,我也想加入宣講服務隊。”作為“牆根黨課”的“鐵粉”,老黨員於懷弟說,“最近黨課一結束,不少居民都追著宣講人嘮,我也努力努力,爭取上去講。”
這幾天,隨著社區掀起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熱潮,社區黨委籌劃著:在借助“牆根黨課”宣講的同時,“怎麼把‘宣講’講活?”“有啥好形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商量著,希望讓群眾聽到“全會好聲音”。
“牆根黨課”拓展記
新老“牆根骨干”齊上陣,凝聚紅色力量
“牆根黨課”聚焦新形勢、弘揚新風尚、傳播正能量,得到了黨員群眾的廣泛認可。如今,“牆根黨課”已開展各類專題課113期,受益人群達6000余人﹔宣講人也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30多人,他們中有社區工作人員、老教師、老專家、老村委會主任。
更可喜的是,宣講人不再只是“宣講”,而是開始和社區居民、青年志願者結對子,傳幫帶,實現“黨建紅”帶領“志願紅”,新老“牆根骨干”齊上陣,在基層凝聚起紅色力量:加入宣講服務隊的青年志願者、鄉賢組成了“文藝輕騎兵”,將理論宣講融入文藝創演中,推出書法、剪紙、評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佳作,讓“牆根黨課”更有感染力。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朝陽花園社區將“牆根黨課”向縱深延展,啟動“百年百課”宣講,到今年7月1日,講滿100節﹔同時同步推出“百問百答”“百姓百事”“百人百誦”等“十百”系列活動。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依托“牆根黨課”這一平台,朝陽花園社區繼續“發力”,用足用好陣地優勢,將它打造為黨史學習“大基地”“大舞台”,創新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度融合,為群眾烹制“惠民大餐”,營造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
“牆根黨課”效應記
成為一面旗幟,有了感召力
社區居民張喆,也是“牆根黨課”的“鐵粉”。他見証了“牆根黨課”從誕生到壯大的全過程,主動要求加入“牆根黨課”志願者隊伍。去年初,社區白俄羅斯籍居民被隔離在家,由於語言不通,沒法表達訴求,特別焦慮。張喆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下載俄語版在線翻譯軟件,還自學一些日常用語,上門對接,幫他們採買用品。當外籍人員得知他手臂上“牆根黨員志願者”紅袖章的意思,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
“‘牆根黨課’的效應發揮出來了,它已經成為一面旗幟,有了感召力,匯民心、暖人心。”寨上街工委副書記趙輝說。它不只是一堂課,而是搭起社區黨委與群眾的紐帶,聽民聲解民意,黨群關系融為一體。隨著“牆根黨課”成效的引領,社區以“孵化器”培育、“項目化”的方式推進,引育孵化出11支志願者隊伍和7支青少年志願者隊伍。
“牆根黨課”發展至今,提供了貼近百姓宣講的經驗,也打造了可復制的志願服務樣板。目前,濱海新區已組建800名基層宣講員隊伍,形成寨上街“牆根講堂”等35個基層宣講品牌,開展各層次理論學習4400余場次,受眾達33萬人次﹔同時實施“黨員干部包百姓”“社會協同包難事”行動,將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落實到為群眾辦實事上。
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方吉潮表示,濱海新區持續創新黨建引領共同締造治理體系,廣大群眾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通過黨員帶動,彰顯“紅色屬性”,積極參與到社會共治中,將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作風傳承下去。
(本報記者 王睿 余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