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河東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注重把“向群眾匯報”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樹牢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走好群眾路線,以高質量發展成果,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持續推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深入領會“向群眾匯報”的內涵實質
河東區作為我市率先開展“向群眾匯報”工作的地區,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深刻領悟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這一“國之大者”,深刻領悟百年黨史蘊含的初心使命、為民宗旨、群眾立場,進一步深化拓展“向群眾匯報”工作。
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實際行動。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常問常想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始終秉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聚焦“金創河東·津韻家園”功能定位,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品質活力區建設,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天津市文明城區,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區。通過“向群眾匯報”實踐載體,檢驗群眾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群眾權益是否得到保障、群眾是否真正滿意,努力讓全區人民共享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高品質生活。
作為永葆性質宗旨的實際行動。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著眼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眼中心城區、老城區實際,加快建設創新轉型示范區、城市更新實踐區、直沽文化繁榮區、宜居宜業承載區,通過“向群眾匯報”實踐載體,深入基層一線,問需於群眾、問計於群眾,由群眾評判、向群眾惠及,不斷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群眾需求,涌現出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員干部。
夯實執政根基的實際行動。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始終牢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執政基礎,把為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的重要要求,落實到實際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重要成果。通過“向群眾匯報”實踐載體,走進群眾、深入群眾、扎根群眾,在同群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當中,不斷凝聚團結向上的人心力量。
持續推進“向群眾匯報”的深度廣度
始終牢記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各項工作的根本標准,聚焦時代新要求、人民新期望,不斷深化“向群眾匯報”,努力向全區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建立“向群眾匯報”工作體系。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向群眾匯報”工作的實施意見》,把“向群眾匯報”作為各級黨組織的重要工作內容,條塊協同、分層分類組織實施。區級層面建立每月“匯報”機制,以新聞發布會、媒體見面會、群眾代表懇談會等形式,做好重點工作及企業、群眾高頻問題等的“匯報”﹔各基層黨組織著重做好經常性“匯報”,向居民開門“匯報”群眾身邊工作,向企業報到“匯報”服務企業、服務發展工作,用網言網語向網民“匯報”網上信訪、投訴和建議的處理答復工作,以看得見的實際行動、感受得到的實際成效,努力贏得群眾廣泛支持。
拓展“向群眾匯報”實踐載體。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五個著力”重點任務、“四個起來”實踐載體,指導基層黨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工作探索,適時向全區推廣。在基層一線培育形成的以“上群眾家中門聽民生、串困難群眾門解難題、叩空巢老人門送關懷、守居民小區門筑平安、疏百姓心靈門解糾紛”為主要內容的“五門”行動,以“便民事項代辦、社情民意代言、矛盾糾紛代處、服務需求代理、民怨問題代訪”為主要內容的“五代”服務等特色項目,讓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有效覆蓋各類群眾,使黨的群眾工作切實落實到基層治理實踐的方方面面。
加強“向群眾匯報”能力建設。依托黨校主體班次、河東干部大講堂等,系統開展黨史專題培訓,有計劃地選調優秀年輕干部擔任社區黨委書記,組織參與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信訪維穩等工作,通過學習實踐,錘煉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能力。強化黨建引領,緊扣民心民需,各級黨組織書記和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基層群眾、企業項目、工作服務對象等開展調研實踐匯報,在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走進群眾、作為上幫助群眾,不斷提升群眾工作能力。
著力提升“向群眾匯報”的質量成效
著眼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時代出卷、我們答卷、人民閱卷作為開展新時代群眾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實踐中經受檢驗、接受評判,推動發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區廣大群眾,努力把河東建設成為高品質、有溫度的現代化城區。
著眼品質更佳,做好城市更新“匯報”。緊密結合老城區實際,堅持便民利民,突出和諧宜居,推動城區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在充分征集民意基礎上,對45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實施綠化及設施提升改造,沿月牙河建設“健身步道”,打造23處老舊小區“口袋公園”,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游園賞景、健身鍛煉。加強“飛地”整治,完成19處37個點位的綜合治理,開展背街裡巷路段提升工程,鋪設新路1萬余平方米,讓城區的“面子”和“裡子”一樣敞亮。
著眼惠民更實,做好社會事業“匯報”。結合老城區特點,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改造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社區醫療特色品牌,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提供入戶醫療護理,著力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優化教育資源結構布局,加大“雙減”工作力度,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080個,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織密困難群眾兜底保障,通過下放權限將審批時限縮短,通過建立困難群眾就醫“綠色通道”“政府+社會力量”多元救助模式等,持續完善更有溫度的服務保障體系。
著眼效能更高,做好智慧生活“匯報”。立足創新轉型,強化數字賦能,增強群眾生活體驗,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加快智慧社區建設步伐,加快建設網格、綜治、養老、政務、民生、物業於一體的智慧服務平台,提升群眾家門口的服務水平。推行智慧養老,建設河東區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管理平台,打造“大數據+社區關愛”的應用場景。建立共治共享模式,通過推廣“社區通”治理平台,實現基層治理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進一步暢通基層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溝通渠道,讓基層治理更加精細高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