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武昌:汲取百年黨史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漢市武昌區把學習黨史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相結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切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向實踐轉化。
因地制宜找准振興“好路子”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7月23日,武昌區發布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通知,要求全區51家單位繼續選派優秀干部組建駐村工作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7月29日,22支工作隊70名干部集結完畢,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鄉村振興工作培訓。此次培訓採取課堂輔導、現場教學、互動交流等方式,幫助駐村干部掌握基本政策,熟悉業務知識,改進工作方法,提高農村基層工作能力和推動鄉村振興、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
8月2日,駐村工作隊員一到村裡,就開始走訪農戶、查看產業,同原工作隊、村“兩委”成員共同謀劃鄉村振興發展。“我們會傳好接力棒,跑好接力賽,充分帶動村民,努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齊心協力共同促進鄉村振興。”區文旅局駐楊灣村第一書記楊水麟表示。“五年的駐村工作,使我積累了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了解了貧困群眾生活的不易,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扎根農村、服務群眾的信念。我希望繼續駐村,用自己的努力幫助村民群眾排憂解難。”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徐光明主動請求留任。除新選派的干部外,還有28名干部選擇繼續駐村,接續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
實事項目護好群眾“糧袋子”
“有了這個糧食烘干中心,今年糧食收儲一點都不慌了。”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東門村東門村黃書記說道,“往年遇到連續降雨,我們糧食收儲壓力都非常大,以往要著急請人工,找晾場,忙的焦頭爛額的。”
今年8月,在武昌區中華路街、科經局駐村東門村聯合工作隊的帶領下,新洲區三店街東門村糧食烘干中心項目穩步推進,一期烘干房工程順利建成投產,每日最高可烘干稻谷30萬斤,不僅解決了村裡水稻烘干問題,還為周邊種植大戶提供糧食烘干服務,為全村鞏固脫貧成果作出重要貢獻。
2019年,東門村為了找准產業脫貧的路子,增加農民集體經濟收入,經多方調研論証,上馬了糧食烘干中心項目,創建烘干房,解決村裡水稻烘干問題。同時工作隊積極與上級聯系,並運用好政策幫扶為烘干房爭取補貼。在多方努力之下,烘干房於今年八月順利建成投產。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來,武昌區中華路街道黨工委立足東門村實際,派駐工作隊、走訪脫貧戶、調研產業發展,從黨建、就業、產業發展、文化活動等多個方面為東門村群眾辦實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
文化惠民為幸福生活“加碼”
10月17日是國家第八個國家扶貧日,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武昌區文旅局、區文化館、區圖書館走進新洲區三店街楊灣村,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文化惠民活動,為結對幫扶村送圖書、送演出,送去幫扶資金,用文化惠民的方式,助推鄉村振興工作。
一大早,新洲區楊灣村文化廣場上便熱鬧起來,村民們扶老攜幼、奔走相告,陸續來到文化廣場,期盼著演出的開始。上午11點,武昌區文旅局組織的40余名演職人員經過兩個小時的長途奔波,順利到達楊灣村文化廣場,經過緊張的准備,演出在當地村民如雷掌聲和叫好聲中拉開序幕。
為讓村民在家門口欣賞到專業院團帶來的精品節目,區文化館精心組織了本場演出,邀請了由武漢音樂學院等專業院團為班底的優秀演員,節目既有優美動聽的歌曲,又有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既有驚險刺激的雜技絕活,也有詼諧幽默的東北二人轉,精彩絕倫的演出贏得了在場村民熱烈的掌聲。演出結束后,村民還遲遲不肯離去,他們紛紛表示,本次惠民演出節目太精彩了,既高大上,又親民、接地氣,讓村民在欣賞專業節目的同時,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
據了解,武昌區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聚焦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等職責任務,做好強組織固根基、穩脫貧防返貧、興產業助發展、抓治理促和諧、辦實事解難題、轉作風優服務等重點工作,全面鞏固對口扶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武漢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武昌區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