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的日子紅火起來
沂蒙山區腹地,沂河水畔,山東臨沭縣曹庄鎮朱村,越來越熱鬧了。一撥又一撥游客來到這裡,聽紅色故事,悟革命傳統,品特色文化。自今年9月29日旅游區開放以來,每天到朱村旅游研學的游客達1000多人。
一個小小村落,為何火起來了?
“朱是紅色,朱村更是名副其實的‘紅’村。”在朱村鋼八連紀念館,71歲的名譽館長、義務講解員王經臣,向游客講述朱村的紅色故事——
1939年,臨沭縣最早的黨支部在朱村成立。1944年1月24日除夕,500多名日偽軍向朱村發動了突然襲擊。“槍聲就是命令。”駐扎在附近的八路軍115師老四團八連聽到槍聲后,立即趕來營救朱村百姓,有24名官兵犧牲在這裡。戰后,山東軍區正式命名八連為“鋼八連”。
70多年來,朱村人從未忘記為他們犧牲的英烈。2012年,朱村村民自發捐款建成了鋼八連紀念館、朱村檔案館等場所。
臨沭縣圍繞傳承紅色文化這條主線,致力於將朱村打造成為“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示范村、沂蒙精神紅色基因代代傳的示范村、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示范村、山東傳統村落保護的示范村。
這些年,朱村的變化翻天覆地。建起朱村大橋,開通濱河大道,水泥大道戶戶通……從偏居一隅變得四通八達。
去年,總投資5.2億元的朱村改造提升項目啟動建設,今年9月底,一期工程正式開放。如今,沂蒙支前館、導沭整沂館、朱村村史檔案館、沂蒙民俗文化展館等場館成為游客打卡地。
硬件提升了,人氣旺了,朱村人也開始回流。原本在外打工的吳紹青看好村裡的發展前景,回村承包50多畝土地,發展蔬菜大棚,種植芹菜、辣椒等,不僅自己走上了富裕路,而且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朱村黨支部領辦的珍珠苑種植專業合作社,完成葡萄、香菇特色農產品的綠色認証,注冊“珠村”“七岌山”商標,打造了“朱村味道”電商品牌,為村民增加500多個就業崗位,年產值2400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30萬元。
“2020年,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萬元,是2013年的1.7倍。越來越多年輕人有了返鄉創業的舞台,朱村人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濟欽笑著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04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