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貴州安順在紅色教育中融入本地元素

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生動

2021年10月28日10:44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砸爛舊世界,解放全人類……”不久前,一出時長約60分鐘,融音樂、舞蹈、朗誦、表演等藝術形式於一體的大型舞台劇《王若飛》在安順上演,將王若飛“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深厚情懷以及為革命事業奮斗的光輝一生作了生動演繹。

這是安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對本土各時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相關紅色資源的再挖掘、再梳理、再研究,著力培育黨史宣講中的安順特色、安順亮點,而打造的具有“安順元素”的紅色教育舞台劇。

安順是“三線建設”中重要的飛機生產基地,保留著豐富的“三線建設”文化遺產。“我們‘三線’人有一個特點——奉獻,我們把‘三線’的‘線’變成了奉獻的‘獻’,‘三線’情懷使我們血肉相連,工作中我們比的是質量,搶的是進度,爭的是奉獻。”在經開區“走進三線·憶苦思甜”黨史宣講活動中,老“三線”人劉金雄動情地分享著自己參與“三線建設”的親身經歷。

“看著老一輩工作者留下的印跡,我倍受鼓舞、信心倍增,我們不僅要傳承好老一輩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還要發揚創新精神。”在場干部職工紛紛表示深受感動,通過傾聽老一輩對黨史和“三線建設”故事的宣講,更好地激發了他們內心深處的初心使命。

安順市著力講好本地紅色故事,把中國共產黨人的“安順元素”作為宣講的生動教材,將紅軍長征途徑安順時的故事、頂雲經驗以及陸瑞光、黃齊生、陳曾固、張恆茲等進步人物融入宣講中,提升宣講的生動性與鮮活性。

關嶺自治縣創新宣講模式,開發“新時代頂雲經驗”課程,明確專職人員擔任“紅色講解員”,實地接受黨性和革命傳統教育,打造關嶺特色紅色基地,把“頂雲經驗”宣講好、宣傳好。目前,該縣頂雲經驗紀念館承接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學習“頂雲經驗”53場3871人次。

平壩區開展“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專題訪談活動,讓親歷歷史的人講歷史,讓創造歷史的人講歷史。現場訪談抗美援朝老兵劉昭茂、賴興福、劉紹忠,回顧抗美援朝戰場上血與火的戰斗歷程,傳承好紅色基因。

安順市黨史陳列館、王若飛故居、黎陽航空展覽館、普定縣“兵支書”之家、陸瑞光紀念館……一個個紅色場館,成為安順市黨史教育基地。通過瞻仰革命先烈,參觀革命遺址,學習紅色歷史,安順打造了黨史學習教育“活講台”,推動紅色資源火起來、紅色人物亮起來、紅色精神揚起來、紅色基因傳下來。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共組織干部職工到各紅色場館和紅色基地開展現場教學5000余場次,人數達20萬余人次。

同時,安順市以說故事、唱紅歌、表演情景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講,以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方式在宣講內容上進行選擇,以座談會、“壩壩會”的模式開展互動交流和現場反饋,以宣講人員到田間地頭、弄堂小院、村口樹下“送講上門”的陣勢實現全覆蓋。

該市還充分整合線上線下各類宣講資源,利用市委黨校陣地資源,組織宣講專家錄制微黨課,以安順宣講網等為主要載體挂網宣講﹔利用各縣區融媒體資源,加強網絡宣講,打造了“黔中平壩雲”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欄目﹔制作“碼上”學黨史宣傳海報,將電視學習視頻、學習平台等網站二維碼放到海報上,供黨員群眾掃碼學習,以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向瑩)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