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以“三個突出”開創學校事業發展新局面

——桂林理工大學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心走實

2021年10月28日10:24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桂林理工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堅持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做到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聚焦師生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突出“深學”“用心”“實做”,有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心走實,不斷開創學校事業發展新局面。

突出“深學” 增強信仰信念信心

一是堅持把理論學習擺在突出位置,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黨委中心組和教職工理論學習的“第一議題”。制定《桂林理工大學二級黨組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巡聽旁聽實施辦法(試行)》,開辦校院兩級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舉辦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輔導報告及專題黨課,組織青年講師團成員為學生講授團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師生認真學習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四個意識”“兩個維護”融入血脈、付諸行動。為大學生開設“四史”類選擇性必修課和黨史專題講座,引導黨員干部和師生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二是充分利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廣西革命紀念館、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等紅色資源深化學習教育。通過實地參觀、鮮活講解、互動體驗等開展現場教學,引導黨員干部和師生在傳承紅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中深入學習黨史,深刻接受教育。深入開發校園紅色資源,進一步拓展桂林近代革命史展館功能,建成“黨的百年輝煌瞬間”黨史文化長廊,完善各類校園紅色文化平台,不斷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三是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加強理論研究,學校黨員領導干部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等內容,先后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人民教育》《廣西日報》和“學習強國”等重要報刊及網絡平台上發表理論研究文章30多篇,讓理論與輿論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突出“用心” 著力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舉辦“弘揚民族文化 喜迎建黨百年”民族風情文化節暨第二十一屆“青春向黨 筑夢桂工”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紅色歌詠比賽、“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紅色書信品讀”“致青春·為家國——黨史經典雲共讀”活動,通過歌詠、吟誦、品讀、雲共讀等方式,使廣大青年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把紅色基因沁入心扉。二是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堂,建立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機制,積極推進“課堂·網絡·體驗”三位一體的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構建具有民族化信息化特色、立體多元和體系完善的“兩化三式四體系”(兩化:民族化、信息化﹔三式:課堂實踐、課外實踐和網絡實踐模式﹔四體系:目標、內容、服務、師資體系)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桂林近代革命史展館和“黨的百年輝煌瞬間”黨史文化長廊助力思政課教學,建立“紅色湘江·鑄魂圓夢”思政課社會實踐課程網站,著力發揮鑄魂育人作用。三是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制定出台《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強化教師的思政育人能力,讓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做到教師“人人能思政”,深入發掘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做到“課課有思政”,選樹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形成“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突出“實做” 持續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圍繞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研究確定了校園綜合管理服務提升、學生生活環境服務提升、學生成長發展服務提升、教職工居住條件提升等8大項目共35項工程的“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事項清單,推出系列舉措,切實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半年多來,推進教職工住宅辦証、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教職工家屬區老舊小區改造、圖書館升級改造等一批民生實事取得重大進展,通過一件件實事努力溫暖師生、凝聚師生,增強師生獲得感、幸福感。二是主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召開2021年戰略研討會、科技工作部署會,圍繞國家和廣西的發展需求,以“培育大項目、產出大成果、搭建大平台、組建大團隊、提供大服務”為核心目標,有組織有針對性地提供科研服務,大力推進產教、科教融合發展,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設立深圳產業研究院、南寧產教融合基地、宜興環保產業研究院等一批新平台,推進務實合作。三是結合學校學科優勢和人才資源,組建科技骨干服務團,組建70余支社會實踐團隊,深入鄉村、企業、學校和社區,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行科技服務、人才支持等行動,為生態環境保護、村容村貌美化、產品包裝優化和宣傳推廣、電商知識普及等提供支持﹔深入開展“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等志願服務工作,選拔推薦西部計劃志願者34名,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6名。四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學校增派12名優秀干部駐村參與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集中排查﹔投入專項幫扶經費近100萬元,扶持6個幫扶脫貧村打造鄉村振興產業重點項目,為村民持續增收、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動能﹔開設校內扶貧超市2個,帶動灌陽縣扶貧農產品銷售近200余萬元﹔發揮科技、人才優勢,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為灌陽縣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理論支持、實踐指導。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