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以“紅”為底書寫家國情懷

——寧波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

2021年10月19日08:2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你們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見証者,也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建設者。你們與百年相遇,與時代同行,生逢其時又重任在肩!”9月10日,寧波大學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黨委書記朱達深情寄語8746名滿懷憧憬的寧大“萌新”。

“開學第一課”是寧波大學由來已久的傳統。今年,當黨史學習教育與“開學第一課”相遇,分量沉甸甸,意義不尋常。

35年前,寧波籍著名愛國商人、世界船王包玉剛捐資創立了寧波歷史上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此后,70余位“寧波幫”人士累計捐贈7億多元人民幣,為家鄉的大學添磚加瓦。誕生於改革開放的崢嶸歲月,寧波大學將紅色基因深植於自己的精神血脈之中,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把民族大義銘刻於心、把家國情懷施之於行的寧大人。在2017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上,寧波大學的力學學科赫然在榜。

“紅色是寧波大學永不消褪的底色。”朱達表示,當下,學校正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號角,立足所處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挑戰,激發起全體師生愛國、愛黨、愛校的熱情,凝聚起榮校、興校、強校的力量,開啟建設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新征程。

側耳聽,黨史課堂融入校園每一處

包氏教學樓群、邵逸夫圖書館、林杏琴會堂、曹光彪科技樓……寧波大學裡隨處可見以人名命名的建筑,每一幢樓宇背后都跳動著“寧波幫”人士愛國愛鄉的赤子心。

“改革開放新時期是百年黨史的重要階段之一。而寧波大學的誕生、成長、發展則是寧波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5月14日,寧波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杰在真誠報告廳,以親歷者、建設者的身份向400余名師生講授《寧波大學的故事》形勢與政策課。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寧波大學動員全校力量,推出了黨史專題“形勢與政策”系列課程等一批優秀黨史課程,將黨的歷史宣講與學校歷史發展、紅色基因傳承、思想困惑解答等結合起來,為學生上好黨史學習教育“大思政課”。

如果細心留意,會發現黨史課像陽光和空氣一樣彌漫在寧大校園,人人浸潤其中。不僅報告廳、禮堂、大操場等開闊地有黨史課堂,就連在閱讀室、食堂、小教室也時時可聞、處處可見,形成一道道獨特的紅色風景線。

不久前,一場微黨史課在餐廳拉開帷幕。76歲的黨員老兵虞定勇向同學們動情回憶起援越抗美經歷:“1964年我響應祖國號召應征入伍,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我和戰友們苦練高炮操作本領,我們抗擊來犯的美軍,在戰火中堅守防御……”

老戰士的講述,在同學們之間引起了熱烈討論。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大二學生羅徽雲說:“平時在校園裡很少有機會聽到戰爭的親歷者為我們講述他們的故事,今天與老戰士面對面,讓我對那段黨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受鼓舞。”

寧波大學圖書館則充分利用館內資源,打造學習陣地,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線上、線下平台。“聆聽百年征程,賡續紅色基因”好書伴讀活動依托微信公眾號,每周發布有聲讀物推文,由師生共同閱讀、講述、評價不同歷史階段的經典紅色名著﹔在一樓大廳開設的“知史愛黨 知史愛國”百年黨史圖片、圖書展,則通過一張張老照片、一本本內容詳實的圖書讓師生身臨其境,近距離接觸黨史資料。

學有思,多彩活動擦亮初心底色

“紅色筑夢”“黨旗飄飄”“智慧紅三角”……4月30日,由300名寧大師生組成的上百支隊伍亮相大操場,隊名個個又“紅”又響。在這場“紅色定向跑·永遠跟黨走——寧波大學五四黨史知識競賽”活動中,師生們腳下生風,你追我趕找點位、解題目。

“這種解鎖黨史知識的方式,能讓大家在完成挑戰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悟革命精神,從而更好地讀懂紅色歷史,感受紅色文化。”寧波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尹昊認為,定向運動有著可塑性強、文化融合度高的特點,在建黨百年契機下將黨史教育、紅色文化宣傳、全民健身融為一體,通過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進行學習,寓教於賽,別開生面。

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寧波大學將其與學科特色緊密結合,創新活動形式,調動起師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藝術學院師生通過編排《初心晨啟·宣言》等紅色音樂劇反映黨的歷史,以“聲”傳情、以“劇”映情﹔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將革命老區調研資料整理成冊,編寫成書,讓這些帶有“泥土味”的歷史資料成為寧大學子伸手可得的黨史學習教材。

一首歌、一本書、一段影像,讓百年間發生的血與火,在師生們的心裡鮮活起來。除了再現歷史,寧波大學還開展了一系列感悟當下的精彩活動。通過開展“見賢思齊做表率,奮勇爭先建新功”榜樣選樹活動,學校評選出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展示了師生黨員與祖國共奮進、與學校同發展的時代風採與不變初心。

與此同時,寧波大學舉行了黨史教育公開課暨2021年微型黨課、團課大賽決賽,來自全校各學院、各單位的25位師生黨團員激情開講。參賽選手以8分鐘現場微課的形式,徐徐展現出一幅寧大師生勤學、創造、友愛、奉獻的群像——有人懷揣科技報國之志,爭當科研先鋒﹔有人傳承“寧波幫”精神,續寫“愛國愛鄉,造福桑梓”新篇章﹔也有人奔赴千裡,隻為點亮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之光……

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不久前,一封由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寫給青年教師的書信傳遍了校園。他在信中如此感慨:“寧波大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出大量社會需要的一流畢業生。我們要做務實的創新者,做於公於私、於國於民都有利的人才培養事業。”

奮力追,在天南地北傳承家國情懷

一走進寧波市鄞州區灣底村,楊育涵就被眼前的富饒迷住了——投資1.2億元的新天工大樓新建不久,現代農業採摘園裡游人如織,活動中心、圖書館、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在接下來的探訪中,這位來自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本科生黨支部的入黨積極分子逐漸感受到灣底村“人民第一、創業萬歲”的歷史底蘊,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今年6月起,寧波大學開展以“尋訪百個紅色印跡、傳承百年紅色基因”為主題的黨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400余名黨員師生、30支實踐團隊,深入百個紅色教育基地,訪紅色聖地、體驗創業艱辛、感悟家國情懷,並整理出百個尋訪故事,用實干實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這個暑假,寧波大學2019級運動訓練學碩士研究生石智勇把他的汗水揮洒在了國際賽場上。北京時間7月28日,東京奧運會第五個比賽日,男子舉重73公斤級決賽打響,中國舉重隊派出石智勇出戰。最終,他以364公斤的總成績刷新世界紀錄,將金牌收入囊中。賽后,石智勇說:“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必須要破這個紀錄,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在距離寧波近1000公裡的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水產動物養殖團隊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逐一攻克東海青蟹在鹽鹼地“能不能存活”“能不能養殖”“能不能出效益”的科研難題,將東海青蟹成功養在了黃河灘上,為當地村民蹚出了一條家門口的致富路。

畢業生也各有各的精彩。甬潮資本董事長、1987屆校友葉建榮捐贈5000萬元支持寧波大學實驗室建設,並出資8000萬元成立寧波大學“白鷺林基金”,用於推動學校產學研轉化及校友企業發展﹔天使投資人、1998屆校友龐升東向母校捐贈4000萬元,用於建設寧波大學圖書館和成立真誠讀書基金……35年來,“寧波幫”愛國愛鄉、創新創業的精神在寧大校友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教會他們在攀登事業高峰的同時不忘感恩。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朱達表示,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寧大學子正在不斷汲取和挖掘豐富的政治營養和精神瑰寶,向著“做一個對國家有益、對社會有用、對自我有價值的人”的目標奮勇前行。

(本報記者 曾毅 本報通訊員 干杉杉)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