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教育初心 寫卓越新篇
——華東師范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強化育人特色
2021年9月10日,第37個教師節到來,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落成啟用。珍貴的文獻史料和實物,以及交互沉浸式展陳,再現了“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孟憲承、劉佛年兩位老校長為新中國教育事業和教育理論發展革故鼎新的奮斗歷程。
“為科教興國上下求索,為民族復興廣育英才”——新入職的教師代表面向陳列室內懸挂的國旗庄嚴宣誓。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十余位師范生以誦讀的方式致敬前輩學人,堅定表達“願為教育,書寫祖國的未來”的青春宣言。
“站在學校事業發展的歷史新起點,要更加深刻認識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幫助我們從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的偉大成就中汲取動力的重要契機,也是學校進入新發展階段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激發改革創新活力、增強干事創業能力的迫切需要。”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說。
用好獨特紅色資源,激活校史育人動能
今年5月,第十八屆上海教育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在華東師范大學展區展出的《資本論》首個中文全譯本,吸引了很多人關注。1938年在上海出版的這個譯本,主要由華東師范大學的前身——大夏大學畢業生郭大力在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排除萬難,耗時十年完成,在當時極大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郭大力先生終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翻譯與研究,他富有傳奇的一生正是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真理最生動的詮釋。”在教育部“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慶祝建黨百年高校示范微黨課上,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與經濟管理學部2019級經濟學菁英班學生葉舒桓共同講述《資本論》首個中文全譯本的誕生歷程。
在華東師范大學,郭大力以黨的事業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和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在青年學子中引起共鳴。暑假期間,“感悟真理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專項社會實踐隊伍的同學們來到江西贛州郭大力故居,實地尋訪調研、考証史實,打磨主題宣講課程。不同專業的學生還組建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習小組,創作《郭大力與〈資本論〉》連環畫,以獨特方式和實際行動,賡續救國復興之夢,堅定新時代報國興業之志。
用好用活這樣的獨特紅色資源,激活校史育人動能,在賡續紅色血脈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是華東師范大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
今年年初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中,110歲的施平、100歲的胡友庭都曾擔任過華東師范大學的黨委書記。他們在青年時代參加革命,投身祖國教育事業后,又將革命年代鑄就的“鐵軍精神”注入辦學育人實踐,為推動學校發展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七一”前夕,“新四軍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在華東師范大學揭牌成立,旨在發揮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相關學科優勢開展新四軍研究,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傳承弘揚“鐵軍精神”提供學理支撐。
“無論如何變革,奮斗和夢想都是不變的底色。”國際漢語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夏侯迎翔在參與錄制“鐵軍精神”傳承的微黨課時感慨。校史中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血脈,成為激勵師生堅定信念砥礪奮進,續寫榮校強國新篇的強勁力量。
打通校內外課堂,激發“強國有我”擔當
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宣言嘹亮而有力。如何讓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學子中走“新”又走“心”?如何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推動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華東師范大學打出“組合拳”。
《〈共產黨宣言〉導讀》《〈資本論〉導讀》《“四史教育”之中共黨史十二講》……學校整合校內外優勢資源力量,先后開出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各類課程40余門,覆蓋學生萬余名。在本科生中全覆蓋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圍繞“黨的道路探索”“新時代黨的建設”“弘揚紅色文化”等主題,精心設計“形勢與政策”課核心課程內容。
“我將在國歌展示館進行志願宣講,以青年之聲,展現國歌魅力,傳承民族精神!”今年以來,包括2017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紀晨毓同學在內的新時代黨史宣講團成員,陸續走進上海各大紅色場館。與滬上有代表性的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合作共建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點,是華東師范大學善用“大思政課”、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多維”課堂的新做法。
講是最好的學。14個區、86個街道、136個辦班點、5000余名小學生……這個暑假,近百名師大學子走進上海市小學生愛心暑托班,擔綱主講“開班第一課”《中國共產黨誕生在上海》,志願授課達190余節。在教育學部,同學們前往學校對口幫扶的雲南省尋甸縣,實地調研、定點支教,協助柯渡中學共同開發紅色校本課程。外語學院2020級研究生丁惠雅和她的同學們一起,嘗試用多語種給外語教學特色學校的中小學生講述“長征到過我家鄉”等黨史故事。
“隻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在畢業季,學校策劃推出的專題片《這條路選對了》“火”了。片中6位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不久的選調生,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真實故事,直擊師大學子的心。不少在校同學報名參加了學校隨后啟動的“經邦計劃”“引領者計劃”選調生訓練營,為未來扎根基層練就本領,時刻准備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經受鍛煉、奉獻青春。
在華東師范大學2021屆畢業典禮現場,同步直播神舟十二號發射升空。“和神舟十二號一同出征!”祖國的高光時刻與個人的榮耀時刻共振,激蕩起畢業生長風破浪的凌雲壯志。學子們以特有的“青春態”,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展現“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行動力。
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主動服務發展大局
今年,華東師范大學迎來建校70周年。以“求實成就卓越,教育創造未來”為主題,校慶成為凝心聚力開卓越新局、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契機,也是學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新學期開學,來自全國18個省份150名國家“優師計劃”專項招收的師范生步入華東師范大學校園。如何讓他們成長為國家需要的、能夠扎根並引領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卓越教師和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給出這樣的培養方案:打造“一流專業教育+一流教師教育+一流智能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型卓越教師培養體系。
這個夏天,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自1969年創辦后首次來到中國。全球129個國家和地區3100多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注冊並參會,國際覆蓋面為歷屆之最。推動中國數學教育的國際對話,服務建設數學強國、教育強國戰略需求,是華東師范大學承辦此次大會所期冀實現的目標。
從神舟飛船自動對接,到上海地鐵線首次實現無人駕駛,這些“上天入地”的成就背后,有華東師范大學牽頭的“面向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件的安全可信保障技術”項目成果的應用。“控制軟件是工業重大裝備的中樞,是國家利器。”在項目第一完成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軟件工程學院創院院長何積豐看來,“我們就是把鑄劍的磨刀石做好做精,來提高重大裝備核心控制軟件的質量,確保它們安全可信。”
學校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發起的“大河三角洲計劃”,在今年6月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簡稱“海洋十年”)。作為首批入選的65個行動方案之一,它也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入選方案。未來十年,該計劃將面向全球展現華東師范大學在三角洲研究、治理方面的領先優勢,為海洋強國、海洋科技創新和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華東師大方案”。
與海南省深化多領域合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優質的人才與教育資源﹔加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發者聯盟……面向“十四五”,華東師范大學將以上海為核心和支點,沿長江經濟帶“一橫”和沿海經濟帶“一縱”,主動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表示:“學校將在校慶期間發布卓越育人綱要、通識課程綱要、卓越學術綱要,讓卓越成為全校的共識。”新時代的華東師大人將踐行“育人、文明、發展”責任使命,以奮進之姿邁進卓越育人、卓越學術、卓越文化、卓越發展新征程,為“建教育強國”和“以教育強國”的光榮事業作出持續性貢獻。
(本報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本報通訊員 王佳寧 董盈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