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守初心 堅定信念有作為
回顧建黨百年歷程,我們黨領導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革命的道路十分艱苦曲折,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1921-2021,百年歲月崢嶸,中國共產黨在接續奮斗中迎來百年華誕。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從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從抗日烽火到建國大業的創業史、奮進史、斗爭史,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無數挫折中毅然奮起,在戰勝困難中不斷成熟,黨的事業從星星之火最終以燎原之勢燃遍了整個中國,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無比強大的生命力、動員力、向心力、凝聚力。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走過苦難輝煌的過去,走好日新月異的現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來,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一、理想信念體現了我們黨革命意志的堅毅、堅定
從建黨之初到1949年,無數革命先烈為了共產主義理想,在革命遇到挫折時,不懈怠、不放棄,奮起抗爭、堅韌不拔,理想信念堅定的至關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組組數字、一個個革命事跡,深刻反映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戰勝一道又一道艱難險阻,經歷一次又一次浴火重生,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關鍵在於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斗志。無數共產黨人,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動搖,為自己選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篤行終生。
從革命初期看理想信念。“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革命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為基礎,不僅僅是一種破除舊的政治上層建筑的社會運動,更是一種新的社會建設運動,革命是“社會進步和政治進步的強大發動機”。透過黨史的字裡行間,能夠清晰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建黨初期的50多名黨員,靠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凝聚到一起,將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中點燃起來。大革命時期黨領導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革命勢力迅速發展到長江、黃河流域。如果沒有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撐,這些都是難以想象的。
從革命挫折看理想信念。在革命遇到挫折時,不畏強權、挺身而出、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們,為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實現奮斗到底。比如,大革命中有2.6萬多名黨員慘遭敵人殺害,幸存下來的黨組織也被迫轉入秘密狀態。面對國民黨發動的“反革命政變”和白色恐怖,我們黨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挺起精神脊梁,在嚴峻考驗面前,表現出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八七會議”召開前后的歷史風雲,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狂瀾中經受風雨飄搖、堅定理想信念、獨立自主開創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歷程。期間,無數共產黨員為黨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犧牲,支撐他們的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力量。
從抗戰時期看理想信念。“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多次發表宣言、作出決議,號召中國工農紅軍和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團結抗戰、持久抗戰等政治主張得到全國人民的贊同。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東北抗日聯軍、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武裝更是以指戰員們的流血犧牲,踐行著革命理想。抗戰勝利后,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為爭取光明的前途,經過三年解放戰爭,建立了新中國。“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為了遠大理想,拋頭顱、洒熱血,沖鋒陷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面對敵人的誘惑、酷刑和屠刀,寧死不屈,捍衛信念。正因為用理想信念鑄就了金剛不壞之身,才讓我們黨有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力量﹔也正因為理想信念招展著高昂的旗幟,才讓我們黨得到了億萬人民的堅定支持。
回顧黨的奮斗歷程,革命精神是事業發展壯大的制勝法寶,也是共產黨人最為醒目的精神標識。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更沒有革命的勝利。新時代,我們黨要開新局於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於偉大的自我革命,擔當起偉大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激發出改天換地的強大力量﹔就必須牢固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書寫無愧於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二、科學理論為我們黨提供了正確、有力的思想指引
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為追求人類解放的無產階級提供了精神指引和科學指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指導中國革命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
黨的事業興旺發達源於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科學性。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就選擇了正確的革命向導,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科學理論的執著精神也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我們黨領導的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黨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裝,我們黨從事的一切工作都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我們黨選擇的革命道路始終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基礎之上。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回望百年奮斗歷程,馬克思主義使我們黨擁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擁有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
黨的事業興旺發達源於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時代性。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重要的理論品格,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我們黨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創造力的關鍵所在。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是要刻舟求劍,而是要聆聽時代聲音,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我們要在新的歷史起點理清走過的路、辨明腳下的路、認准前行的路,就要真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筑牢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基石。
黨的事業興旺發達源於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列寧說過:“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我國學術界首先認識到,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此后又認識到,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還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要以弄清理論為前提。離開理論而僅僅羅列實踐中的問題,不可能正確認識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學了理論卻將其束之高閣,不去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再好的理論也是無用的。
三、人民群眾擁護為我們黨的事業提供了根本力量支持
百年風雨,初心如磐﹔百年歷程,艱辛備至。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一次次化危為機,最終奪取全國政權,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復興之路?是因為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通過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不斷推進社會革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其關鍵在於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后不到6年時間,就由起初的50多人,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近5.8萬名黨員、領導著280余萬工人和970余萬農民的具有相當群眾基礎的政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要用黨的初心使命對照檢查各項工作,始終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從思想理論看,馬克思主義作為人民的、科學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場上探索人類自由解放的正確道路,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共產黨宣言》強調:“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而正確的思想理論,一開始就深深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毛澤東同志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在體驗群眾疾苦中闡述了農工運動的重要性,深刻探討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重要問題。毛澤東思想充滿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充滿著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守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情懷,踐行了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從土地革命看,我們黨為了實現“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而進行的偉大土地革命,是解放勞苦大眾、使貧苦農民翻身的歷史壯舉。從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就能深刻感受到我們黨在極端艱苦的革命年代所表現出的堅定的革命氣概和徹底的革命精神。“打土豪、分田地”,給農民帶來的不光是眼前的幸福感,更是徹底翻身做主人的巨變。我們黨領導革命為什麼有千千萬萬群眾無怨無悔來支持?為什麼會有人民戰爭的磅礡力量?關鍵在於“得民心”,這就是我們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力量之基。
從作風紀律看,革命時期我們黨整肅軍紀,將中國工農紅軍建成一支真正代表工農利益、與舊軍隊有著根本區別的人民軍隊,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誕生於革命年代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黨為人民軍隊制定的深具代表性的統一革命紀律。“損壞老百姓的東西,一定要賠償”“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些紀律要求,用極其朴實的語言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本質和宗旨,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在這樣通俗、朴素而又親民、愛民的軍紀規范下,“子弟兵”贏得了越來越多群眾的愛戴和擁護。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半條被子”這個紅色經典故事,直觀體現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魚水深情,生動詮釋了我們黨始終依靠群眾、始終為了群眾的初心,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由弱到強,不斷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力量之源。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不僅要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更要結合時代特點,立足青海實際,繼承和發揚青海這塊熱土上形成的諸多精神,從中汲取紅色滋養,踐行為民初心﹔提升精神動力,涵養奉獻情懷﹔彰顯擔當作為,走向共同富裕。
(作者單位:中共青海省委黨校)
來源:青海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