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殷殷囑托 繪好精彩畫卷
——湖南汝城縣全力推進“傳承紅色基因 推進綠色發展”紀實
去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老區人民的深情牽挂來湖南考察,第一站就是“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既是帶頭接受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引領示范,也是向各級黨員干部發出牢記初心使命、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有力號召。
銘記關懷,不負囑托。一年來,汝城縣委、縣政府及所有汝城兒女,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沙洲為新起點,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當前頭等大事和長期任務來抓,圍繞省委“三高四新”戰略部署,市委“一極六區”發展目標,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邁出了加快建設“三區三地”幸福汝城的堅實步伐。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幸福畫卷已悄然打開。
錘煉好作風 干群一家親
作為“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的汝城,他們把“半條被子”精神作為“傳家寶”,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及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弘揚半條被子精神,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實施聽民意解民難、困難群眾幫扶等行動,堅持黨建圍繞固本抓,發展為了群眾謀,干部圍著群眾轉,干群關系列出“三張清單”,用真心連出干群魚水情。
該縣“三張清單”樹導向,即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實效重民意的用人導向,建立縣管領導干部責任、成績、問題“三張清單”,將重點工作完成情況、表彰獎勵和通報約談情況、考核指標實時數據情況“記錄在列”,作為“三個一批”的重要依據﹔劃出群眾工作考核的“硬指標”,推動鄉村干部駐村常態化管理,要求鄉鎮駐村干部60%以上時間駐村開展工作,不得到98%以上的群眾認可不調整、不提拔、不重用,用硬措施密切黨群干群魚水情,讓干部帶著群眾干,群眾跟著干部走。
“干部作風好,干群關系就好。”汝城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一個地方的發展,成也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干部沉下去抓落實,美好藍圖才能變現實﹔干部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干部舉過頭頂。我們堅信,隻要我們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事業抓在手上,就能贏得民心、凝聚人心,就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隻有把上門群眾當客人待,把村裡群眾當親戚走,把群眾口碑當標尺驗,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難,才能幫基層群眾辦實事難事大事。
在汝城沙洲村走訪時,當地村民說:“現在家裡有什麼要辦的事,一個電話,村干部就上門幫我們解決了,真的很方便、很放心。”沙洲村服務中心推行馬上辦、指導辦、幫辦代辦、上門辦、預約辦“五辦”服務模式,村民辦事實現“一門式”辦理、“一站式”辦結,今年3月以來,已累計為民辦實事219件,其中“急難愁盼”36件,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30多起。沙洲村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現在村裡的環境那麼好,村干部也和家人一樣,我們有什麼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日子越過越有勁。”
汝城大力實施聽民意解民難行動,以駐點幫扶村群眾為對象,所有幫扶責任人落實“四到農家八必訪”要求,鄉鎮駐村干部、鄉村振興工作隊、村干部三支隊伍和結對幫扶責任人一道走千家進萬戶,實現走訪幫扶“全覆蓋”,連心夜談“面對面”,聽取民意“百分百”,排憂解難“實打實”。
僅去年,全縣共開展日訪夜談、連心夜談等訪談活動3200多場,聽取意見建議12700多條,幫助出點子1200多個,幫助群眾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10400多個,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糾紛,辦好了一大批民生實事,用真心增進了干群魚水情。
如今,汝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鄉鎮、村、工作隊“三支隊伍”,白天到田間地頭與群眾一起搞生產、傳技術,晚上到村村寨寨開夜談會聽意見、出點子。如脫貧攻堅時涌現出雙雙相約去駐村的扶貧“夫妻檔”,放棄在外優厚待遇和事業發展回村任職的“帶頭人”,累倒在扶貧路上的工作隊長等感人事跡。
廣大干部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天晴抓產業、下雨排洪澇、農忙割稻谷、農閑通水渠,有時候晚上十一二點還在村裡做工作,用真心真情贏得了群眾的認可。老百姓說,“干部作風越來越好了,好干部越來越多了”﹔省委脫貧攻堅干部考察組組長用《受益終生的一課》,深情點贊汝城干部作風﹔《人民日報》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集中報道汝城抓干群關系的做法和成效。
開放再升級 展現新作為
汝城的基礎在產業、出路在產業,謀產業就是務正業、干正事,抓產業就是抓發展、抓未來。縣委縣政府堅信,隻要堅持產業為王,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營商環境,一張藍圖繪到底,就一定能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幸福汝城就會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圍繞奮斗目標,這幾年,該縣聚焦工業園區、紅色沙洲、鄉村振興等“三大重點”,推動汝城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以園區興帶動城區興,工業強帶動汝城強。
為此,汝城堅持平台圍繞“引企”建,服務圍繞“興企”抓,政策圍繞“強企”給,千方百計抓招商、抓落地、抓投產、抓達效,不斷增強園區活力、增加政府財力、增添發展動力。
該縣以三大特色園區為龍頭,以“十條產業鏈”為重點,久久為功打好產業為王大會戰,讓產業“一子落”,發展“全盤活”。
如以湖南廣東電子智能科技產業園為龍頭,育強新型工業產業集群。縣裡做大承接平台,把園區作為主戰場,加快產城融合步伐,突出抓好湖南廣東電子智能科技產業園、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園、現代建材寶石產業園,讓園區真正成為產業高地、企業福地、財源寶地。
做強產業鏈條,搶抓國家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以電子信息產業和整縣分布式光伏及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為重點,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現代石材、清潔能源、生物科技、綠色食品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鏈邁向中高端水平。
汝城園區負責同志介紹,他們還做實招商選資,開放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融入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開展“對接500強、提升產業鏈”“對接湘商會、建設新家鄉”行動,確保每年新引進10家、新開工10家、新竣工10家、新投產10家企業以上,實現引進500強企業的目標。
同時,做優營商環境,把營商環境當“眼睛”一樣愛護好,落實縣級領導挂點幫扶制度、優化營商環境16條措施,讓產業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
該縣引進的首個百億項目——湖南廣東電子智能科技產業園,目前44家企業簽約落戶,一年時間建成廠房50萬平方米,是園區成立以來建設的3倍還要多,不到兩年實現28家企業動工、12家竣工、6家投產。
沙洲是“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半條被子”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這裡,各級領導關心,全國人民關注。該縣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以沙洲紅帶動汝城紅,以紅色旅游旺帶動全域旅游旺,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旅游經濟發揮更大效益。
為此,汝城以沙洲紅色文旅特色產業園為龍頭,育強旅游服務產業集群。打響紅色品牌,把湖南(沙洲)紅色文旅特色產業園建設為全國文旅融合的“標杆園區”,加快沙洲紅色旅游景區提質升級、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長征文化展示傳承館開工建設,積極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該縣推進全域旅游,以紅色旅游為引爆點,以溫泉旅游、生態旅游為增長點,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機遇,做好紅色、藍色、綠色等多彩融合文章,建設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特色旅游名鎮、特色康養小鎮,培育文化養心、溫泉養生、氣候養老、生態養身、教育養人的“五養”大健康產業,構建“一心三極”的發展格局,爭創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縣。
農業聚產業 振興添動力
汝城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農業“金字招牌”得益於縣裡農業產業化發展帶來的成果。
今年是鄉村振興第一年,汝城作為羅霄山片區縣,借助早幾年的精准扶貧,大力發展了辣椒、生姜、水果、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全縣建設產業示范基地267個,發展種植蔬菜22萬畝、茶葉6.3萬畝、水果9萬畝、養殖25萬多頭(羽),85%的貧困戶都發展了產業,所見之處,到處是老百姓種植的辣椒、生姜、水果、茶葉和中藥材。
這為全縣鄉村振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縣裡又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行動,實施“1355”發展計劃,建設10萬畝蔬菜生產走廊、3個千畝以上的辣椒示范基地、5萬畝茶葉產業帶、5萬畝小水果示范區,文明水果、暖水蔬菜、泉水茶葉、馬橋生姜、南洞茶油、熱水南竹、延壽小米椒、濠頭艷紅辣椒等產業品牌“百花齊放”,實現戶戶有增收有門路。
“我們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龍頭,育強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汝城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他們以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為契機,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科技園、熱水生態竹木旅游產品產業園建設,做大做強綠色蔬菜、有機茶葉、特色水果、生態養殖、高山南竹、中藥材等主導產業,按照“產、加、銷”一體化思路,打造以辣椒、生姜、水果、茶葉為主的農產品集散中心。
並以農業現代化為主抓手,抓好示范基地、精深加工、農企培育,建成蔬菜標准化生產示范基地5個以上,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以上,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以上。以特色品牌打造為突破口,重點打造泉水辣椒小鎮、馬橋生姜小鎮、三江口白毛茶小鎮、文明奈李小鎮、熱水南竹小鎮“五大農業產業特色小鎮”,把汝城“奈李”“朝天椒”“白毛茶”“小黃姜”打造成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和區域公共品牌。
通過突出產業主導,汝城扶持發展了一批就業車間、現代農庄、家庭農場、田園綜合體,培育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領頭雁”,實現村村都有特色產業、戶戶都有致富門路、人人都有一技之長。特別是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縣已發展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622家。
該縣泉水鎮旱塘村通過“支部+合作社”,帶動產業興旺。村裡幾任黨支部書記接力,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引導家家戶戶種茶葉,種植面積從200多畝發展到5200多畝,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村民戶均年收入達到6萬元,村集體年收入超過10萬元,獲評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湖南省農民合作社100佳。村裡的干部介紹,“支部+合作社”讓老百姓發展產業從“單打獨斗”變為“握指成拳”,群眾嘗到了甜頭,發展生產有了勁頭。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該縣優化產業金融等發展類政策,圍繞重點打造1個鄉村振興示范片、23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目標,制定“十四五”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將產業獎補政策由原來的到村到戶為主,逐步向到鄉到村為主轉變,繼續實行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用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5月制訂今年資金整合方案,整合資金1.7億元。
此外,汝城組織銀行機構全面推進“普惠金融”,讓更多的農民享受金融扶持政策。鼓勵全社會各行業領域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參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通過集中力量辦大事,繼續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今年6月,該縣鄉村振興局榮獲“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集體”。
(李秉鈞 朱光遠 鄧生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