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跟黨走 服務好國家重大科技需求
——天津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挖紅色資源立德樹人
在校史博物館,真切地體悟校友先烈投身革命事業的初心﹔走進大講堂,聽專家講授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一幕幕,是天津大學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創新內容形式方法立德樹人的生動縮影。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天津大學黨委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舉辦題為“百年大黨開創民族復興輝煌未來的政治宣言”專題輔導報告,全校各級黨組織以座談會、專題研討班等形式開展學習活動,還面向全體學生組織了以“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社會實踐。
營造身臨其境逼真效果,用紅色故事立心鑄魂
2021年9月,開學季,天津大學校史博物館中的張太雷展室成了校園裡最“火”的地方。
一堂名為“一封家書探初心”的情景教學黨課正在這裡進行。這堂情景教學課是圍繞張太雷的一封家書展開的。革命先驅、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張太雷,在天津大學的前身天津北洋大學求學期間,就立志改造舊社會,走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道路。1921年,張太雷赴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工作前寫下一封家書,向妻子、母親表達了自己放棄做官發財之路、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的決心以及“謀將來永遠的幸福”的初心。
視覺聲光效果配合師生情真意切的“情景再現”,讓這堂別開生面的黨課深受歡迎。200多個師生黨團支部預約,近5000名師生來到這裡追尋初心、接受教育,感受和體悟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堅定信念、如磐信仰。
感動和感悟留在心間、落在筆端,轉化為立志報效祖國、人民的誓言和行動。師生留言簿上有這樣一條留言:“正是這些仁人志士勇擔時代重任,不畏艱難險阻,才換來了今天一張張‘平靜的書桌’。我會把這些黨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也要讓青春之花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在天津大學,黨史學習教育蓬勃開展,因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到師生喜愛。
學校舉辦“穿越百年看初心”展覽,認真梳理百年來校史上不同時期的先進人物,如革命先烈、老黨員、老英雄、老模范、老教師、杰出校友等,展現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傳承學校光榮傳統、牢記初心使命的事跡,讓今天的師生觀眾悟初心﹔同學們自發排演紅色舞蹈《晨光曲》《八女投江》《無名的功勛》《風聲》,還將原創話劇《侯德榜》《醒世驚雷》以微短劇的形式展播。
日前,天津大學舉行黨史學習教育示范黨課觀摩會,會場座無虛席。以《北洋大學“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學生運動》為主題,93歲高齡的何國模校友飽含深情地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北洋大學師生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愛國運動的革命故事。觀摩會結束后,觀眾的思緒久久沉浸在這段紅色的黨史故事中。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天津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許全軍說:“我們要以前輩為榜樣,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繼承天津大學愛國奉獻的光榮傳統。”
“深挖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講好學校辦學歷程中天大人愛國奮斗的故事,激勵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當好新時代的奮進者,是天津大學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雷鳴說。
講好紅色精品課,將科技實踐與黨史學習相結合
“精致的手繪演示圖,讓人敬佩。”一段時間以來,天津大學黨史課堂上的一幅板書,在師生朋友圈內轉發,頻頻獲得點贊。
板書所畫的是長征途中紅軍從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的地圖,紅、綠、藍等彩色粉筆線條交織,配以講解,讓師生領略到毛澤東同志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及紅軍的機智勇敢。因這幅板書,創作者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程斯宇,也成為學生眼中的“明星教師”。
33歲的思政課教師程斯宇沒想到,會因為課堂上的板書成為“明星”。一幅手繪示意圖,其背后是他日復一日地反復練習。3年前,程斯宇來到天津大學任教。在講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時,他發現板書更能引起工科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便嘗試將板書運用到日常教學中。
如何以“用兵如神”為切入點,深刻體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程斯宇結合學生特點,將地理位置和當年紅軍的行軍路線標注在黑板上,再加之詳細講解,讓黨史學習更加可感,更加入腦入心。“一定要講好、講精彩,這是發自內心的信念和熱愛,也是作為共產黨員、一名思政課教師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程斯宇說。
這僅是天津大學用“金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縮影。學校積極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打造引人入勝的革命歷史課、思政精品課、主題實踐課,引導師生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開設“中國共產黨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等10門思政“金課”,實現“四史”學習全覆蓋。
天津大學還舉辦虛擬紅色場館講解大賽,將中共一大會址等9座黨史展館搬進VR(虛擬現實)課堂﹔開發“從百年黨史看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課程,“新工科”實驗班學生制作人工智能車“重走長征路”,將科技實踐與黨史學習相結合。
“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科專業實際,把理論問題講生動、講鮮活,把科學體系講透徹、講明白,讓年輕人自覺聽黨話、跟黨走。”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巍講了10多年思政課,越發覺得把課講好不容易:“用好用活百年黨史教科書,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關鍵在教師,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信仰的力量才能更加深厚。”
堅定紅色信仰,努力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五四青年節前夕,一場以“錚錚風雷百年,學史砥礪初心”為主題的宣講在天大引發觀者如潮。
這是天津大學學生黨史宣講團的一場宣講:話劇社的同學通過演繹的方式,把校友張太雷“請”上舞台,與現場觀眾展開一場感人的“時空對話”。
天津大學學生黨史宣講團團長、經管學部學生田爍說:“希望能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同學們思考如何樹立與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如何把個人發展融入國家發展中、把青春夢融入強國夢,用實際行動獻禮建黨100周年。”
兩個月后,田爍作為天津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乘上開往甘肅省宕昌縣的火車,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在宕昌,她和小伙伴們一起組建“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鼓勵青年學子圍繞家鄉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旅游規劃與推廣、農產品種植與銷售等方面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走出張太雷展室,“大裝置”黨支部的年輕人個個心潮澎湃。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正在建設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師生都親切地稱之為“大裝置”。“大裝置”黨支部是這項工程科研和建設的核心團隊,更是一支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的突擊隊。
“2021年春節,我們黨支部幾乎全員留津,在工地過了一個‘科研年’。”青年教師楊政龍說,“我們要把‘大裝置’建設成為中國抵御自然災害的國之重器,這是我們的擔當。”
新學期伊始,太雷班學員陳光耀向黨組織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是天津大學“海燕”團隊的一員,這是國內首批開展水下滑翔機研發的團隊之一。2020年夏天,他們研發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在太平洋深處開展連續6天的綜合調查,將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刷”到了10619米。2021年“海燕”團隊又有一款新型號水下滑翔機即將出海測試性能。陳光耀將和學長學姐們一起,嘗試為水下滑翔機搭載更多類型的傳感器,滿足國家海洋探測的多樣化需求。
“這所大學誕生了中國第一台飛機發動機、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第一座海上石油平台。革命先驅張太雷、經濟學家馬寅初、‘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吳自良、橋梁專家茅以升、化工專家侯德榜……天大人始終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在2021年秋季新學期開學第一課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這樣說。金東寒表示,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第一要義。“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本報記者 陳建強 劉茜 本報通訊員 焦德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