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市:
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把紅船搬上網絡,讓黨員干部通過手機感受紅船精神﹔把黨史寫進村裡,讓黨員群眾在身邊看到變化﹔把實事辦在身邊,解決社區群眾實際困難……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阿克蘇市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方式,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走進黨員干部生活中,走進人民群眾心坎裡。
把博物館“帶”在身邊
9月7日中午,家住阿克蘇市區的阿麗亞·卡哈爾午飯后拿出手機,點開了阿克蘇文博院小程序,輕觸一個麥克風的圖標,線上講解員對黨史陳列館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每次線上參觀黨史陳列館都有新收獲。有這個小程序就像是把博物館帶在身邊,隨時隨地都能學黨史。”阿麗亞說。
為了讓更多黨員干部群眾了解中國共產黨黨史、紅船精神,今年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創作推出了黨史系列展,利用微信小程序把黨史展搬進了手機裡,這種“展覽+”互動體驗新形式受到黨員干部群眾的青睞。截至目前,中國共產黨黨史陳列展觀展30.7萬人次。
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院長(館長)顏鬆說:“我們還推出了‘流動博物館’赴基層巡展活動,並針對不同群體,推出流動展覽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向各族群眾講述共產黨人在新疆的奮斗歷程。”
把奮斗史“寫”在日常
“巴格其村好地方,我們住在公園旁……”走進阿克蘇市依干其鄉巴格其村,一場講述村民奮斗史的文藝表演正在村委會上演,自編自演的快板贏得了陣陣掌聲。
巴格其村黨支部書記王沖告訴記者,在巴格其村,黨員帶領村民奮斗的歷程不僅被編入文藝節目中,還被“放”進村裡的“初心館”,“寫”進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距離村委會不足1公裡的地方,有一條“七彩民俗風情街”,村民在這裡開起了各式各樣的店鋪,有經營手工藝品的,有經營特色果品的,還有不少村民開起了餐飲店、體驗館。
“以前這裡是一條土路,現在是我們增收致富的‘快車道’。”經營木雕的阿力木·烏斯曼說,這也是村黨支部為群眾辦實事的見証。這條街吸納300余人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年接待游客近兩萬人次,產值近千萬元。
“上個月我搬進了120萬元購買的別墅,最近還打算買第二輛新車呢。”阿力木說。
王沖說,巴格其村利用“初心館”以點帶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發展特色設施農業,帶動鄉村旅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26件,受益群眾2300余人。
把幸福感“繪”進生活
“很快我家住的樓房也要裝電梯了。”9月7日,阿克蘇市英巴扎街道英巴扎社區祥和裡小區居民王合勝說。
從1989年開始,王合勝就一直住在祥和裡小區。“我剛住進來時,這一片有大大小小10個小區,小區道路凹凸不平,碰到下雨天到處都是泥水坑。”王合勝說。
如今,祥和裡小區裡智能快遞櫃、垃圾分類房等設施齊全,樓體外牆粉刷一新,樓道干淨敞亮,上下樓有電梯……小區還打造了佔地103平方米的紅色書房,陳列了黨史類、法治類等8類1.1萬余冊書籍。一有時間,王合勝就和鄰居們在這裡讀書、看報,這裡也成了小區的黨史小課堂。
阿克蘇市英巴扎街道英巴扎社區黨支部書記劉中濱說:“通過黨史學習教育,社區服務更加精細化、精准化,我們將社區規劃、適老化服務、電動車充電等項目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