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一件事”撬動“大干事”

——河北開展“開門一件事”活動綜述

2021年09月08日10:38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結合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省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眼鞏固深化村(社區)“兩委”換屆成果,在全省部署開展村(社區)“兩委”換屆后“開門一件事”活動,推動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以辦實事成效凝聚民心,以解難題成果匯聚民力,以“一件事”撬動“大干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截至目前,全省村(社區)“兩委”班子共領辦“開門一件事”12萬件,完成9.7萬件。

堅持學史力行,讓黨旗在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學史力行,關鍵在於實干為民。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王東峰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要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村(社區)是黨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橋頭堡和前沿陣地,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是黨在農村、社區的急先鋒和先遣隊。如何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打開村(社區)學黨史、辦實事、解難題的新局面?

省委組織部結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團結就是力量”專題學習教育活動,印發《關於扎實做好村(社區)“兩委”換屆“后半篇文章”的通知》,在全省部署開展村(社區)“兩委”換屆后“開門一件事”活動,通過黨支部書記帶頭認領、班子成員分片負責、明確任務完成時限等方式,督促村(社區)“兩委”干部履職踐諾,認真找准查實基層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化解信訪矛盾隱患、提升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從“小切口”入手,解決群眾心中的“大問題”,推動服務“大變化”,滿足民生“大需求”。

上馬即奔跑,上任就實干。新一屆村(社區)“兩委”班子以一刻不耽擱的狀態迅速進入實干模式,努力辦好“開門一件事”,打好“履新第一仗”。

聚焦化解矛盾糾紛和信訪隱患,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土門子鎮新庄子村“兩委”面對萊科大舜生物億元項目建設征地糾紛,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包干到人、反復入戶做工作,最終與企業達成和解。項目開工了,群眾滿意了,村企化干戈為玉帛。

廊坊市香河縣雀林院村小學東北側道路拐彎處有一大型集裝箱佔據半幅路面,嚴重影響正常通行,威脅行人安全,新一屆村“兩委”緊抓這一“老大難”問題,多次入戶做通思想工作,佔路集裝箱被清理搬離。

聚焦提升村庄人居環境潔淨化水平,雄安新區安新縣安新鎮西裡街村以“五清三建一改”為載體,對村內環境進行清潔整治,投資1500余萬元建成全縣第一座村級公園,滿足了村民休閑健身需求,為村民營造了舒適宜居的人居環境。

推進民生項目,把實事辦在群眾心坎上

“開門一件事”做什麼,先問群眾想什麼。活動開展以來,廣大村(社區)干部緊盯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升村庄人居環境等民生項目,深入基層,向群眾尋策問計,以實際行動回應關切、凝聚民心。

“這條路凹凸不平,一過車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太不方便了。”在石家庄新樂市化皮鎮官庄村,多年前修建的主干道已損壞嚴重,村民們出行一直很受困擾。

換屆完成后,官庄村“兩委”班子立即將修繕道路、改善村容村貌作為“開門第一件事”。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兩委”班子成員制定了詳細可行的修路方案和工程造價估算清單,並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交申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爭取了70萬元農村街道改造資金。

資金到位,村干部又全身心投入到道路的謀劃和施工建設中,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將村裡東西一條、南北兩條寬4.5米,總長約1500米的街道鋪成嶄新的柏油路。

這3條柏油路的建成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也讓村內整體環境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村民們贊不絕口,“這路就是我們和干部之間的連心路”。

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承德市興隆縣六道河鎮桲欏台村“兩委”干部將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問題作為頭等大事,通過村集體自籌購買安裝1台揚程水泵,並鋪設2200米長的輸水管道,解決了村內780口人的燃眉之急。唐山市豐潤區白官屯鎮張唐庄村“兩委”班子多方籌措資金,組織全體黨員群眾齊心協力建設家園,共硬化路面2000余平方米,美化牆體1000余平方米。

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能夠因地制宜幫助群眾增加收益,是體現村(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發展本領強的一道重要考題。

在張家口市萬全區安家堡鄉鄒家庄村,新一屆“兩委”班子剛上任就開始謀劃村庄的下一步發展規劃。經過調查研究,村“兩委”決定依托村裡的加工廠,大力發展鮮食玉米和谷子訂單種植。

在動員村民發展訂單種植時,村“兩委”干部發現,部分村民因無勞動能力導致承包的耕地有撂荒的傾向。為解決問題,村干部積極與張家口集益種植專業合作社聯系,通過合作社流轉了耕地410畝,種植鮮食玉米和谷子,既發展了種植產業,又防止了耕地撂荒現象的發生,同時村民還可以通過流轉土地每畝增加收入300元左右。

目前,全村已形成種植訂單鮮食玉米600畝,訂單谷子400畝,構建起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降低了農民種植風險,拓寬銷售渠道,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種植規模擴大后,集益種植專業合作社用工也隨之增加20余人,農忙季節每天用工達80余人,村民每天通過打工可增加收入120元。

在邢台市隆堯縣固城鎮小孟村,新一屆村“兩委”干部同樣在全力做好“開門一件事”,努力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4月,小孟村村“兩委”干部一上任就多次入戶走訪,深入了解村民所想所需所求,同時,前往全國各大蔬菜種植基地參觀,最終確定通過種植大棚蔬菜瓜果發展經濟。截至目前,全村大棚面積已達3000多畝,年總產量達到3300萬公斤,畝均純收益近8000元,種植收入超過5000萬元。

服務群眾隻有起點,沒有終點。“開門一件事”就是要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讓他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鎮大激店村打造“夜游大激店”綜合項目,引進60余家美食商戶入駐美食驛站,為村民提供崗位百余個。衡水市桃城區鄧庄鎮鄧庄村與北京新發地聯合公司合作,建起連棟溫室一座、日光溫室兩座,培育小米椒等蔬菜種苗種植,帶動40余戶村民實現就業增收,年人均增收可達2000元。(河北日報記者 劉冰洋)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