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江姐》
紅梅朵朵向陽開(我心中的紅色經典)
經典回放
由閻肅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的歌劇《江姐》改編自小說《紅岩》,取材於共產黨員江竹筠為革命事業英勇就義的真實歷史故事,塑造了對黨無限忠誠的江姐的光輝形象,展示了紅岩先烈以錚錚鐵骨、浩然正氣與敵人斗爭到底的英雄事跡,反映了共產黨人為了人民解放事業和新中國成立不屈不撓、浴血奮斗、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1964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首次在北京演出歌劇《江姐》,獲得巨大成功,一年內連演200多場,觀眾無不熱淚盈眶,拍手稱道。此后,空政文工團先后5次復排這部劇,每一次都引起轟動。1978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根據舞台演出劇本拍攝成舞台歌劇藝術電影。歌劇《江姐》中的《紅梅贊》《繡紅旗》《春蠶到死絲不斷》等唱段家喻戶曉,被廣為傳唱,經久不衰,浸潤了幾代人的心靈。
當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很多遍於藍和趙丹主演的電影《烈火中永生》。后來長大一點,開始閱讀小說《紅岩》,再后來又有機會看了電影版和現場版歌劇《江姐》。無論小說、電影還是歌劇,堅強剛毅的江姐、威武不屈的許雲峰、忍辱負重的華子良,還有天真無邪的小蘿卜頭,都給我的童年和少女時代留下了極為深刻的烙印。雖然那時還不能夠完全理解“理想”和“信念”的真正含義,但我幼小的心靈卻播種了致敬英雄、愛憎分明、感恩惜福的種子,以至於幾十年后的今天,每當《紅梅贊》旋律響起的時候,我的眼前便立刻會浮現出江姐那鮮活的英雄形象,我的耳畔便會再次響起江姐那鏗鏘有力的話語:“竹簽畢竟是竹子做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鋼鐵……”
翻開中國歌劇發展的歷史長卷,《江姐》無疑是一部值得稱頌與驕傲的紅色經典之作,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這部歌劇根據小說《紅岩》中有關江姐的英雄事跡改編創作而成,以江姐的革命足跡為主要線索,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女性的豪邁形象,贊頌了以江姐為代表的革命先烈們熱愛人民、忠誠於黨的崇高品質。
歌劇《江姐》的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方色彩,在音樂素材的選擇上選用了大量四川民歌作為創作依據和動機,如大家熟悉的《紅梅贊》就是以四川民歌為基調素材創作而成的。該劇音樂還大量借鑒了川劇板式結構當中的導板、快板、清板等,極大程度地豐富了整部劇的旋律,促使其不斷衍生發展變化,讓故事情節更加富有矛盾沖突的戲劇性。旋律中恰當運用了川劇中的潤腔、幫腔以及哭腔和道白相結合的唱敘形式,對表達人物的內心獨白、幫助觀眾理解人物內心活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演唱方面,歌劇《江姐》不但有大量獨唱、重唱,還有三人唱、合唱及一領眾和等,多樣化的形式增加了歌劇的音樂性,豐富了歌劇的表現力。從音樂語言、表現手法、演唱形式到樂隊的運用,這部歌劇都體現出了可貴的革命精神,提供了創造性的經驗。
半個多世紀來,江姐的英雄形象在舞台上一次又一次被藝術化再現,影響、感動、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用好紅色資源,講好中國故事,中國音樂學院今年排演了音樂會版歌劇《江姐》,在原劇本44個唱段基礎上精挑細選出21個經典唱段,參演演員全部為學生,共計百余位。第四代江姐的扮演者、原空政文工團一級演員鐵金擔任音樂會總導演,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指揮家曹文工擔任樂隊配器和指揮,而我則擔任江姐故事的講解人。為了幫助學生們理解劇中人物,鐵金老師對每一個人物角色進行了詳細解讀,無論是表演中的唱念做打還是手眼身法步,她都親力親為給予示范。排練間隙,她還給學生們講解原空政文工團排演歌劇《江姐》過程中感人的故事,講述她與劇本創作者、作曲家之間的深度交流,分享她扮演江姐這一人物的心路歷程。作為指揮,曹文工老師針對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指法、每一條旋律予以悉心指導,他十分強調每一種樂器之間、不同聲部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通過講解紅岩的故事來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理解力與表現力。我則結合小說《紅岩》、歌劇《江姐》幾代演出的視頻資料,帶領學生們走近紅岩時代,走進江姐等革命先烈的內心世界,重溫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開創偉業的崢嶸歲月,感受那些高貴靈魂背后信仰的力量。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是什麼讓江姐在渣滓洞那樣一個魔窟裡,還保持著樂觀、堅毅和無畏?是信仰。信仰是黑暗裡照射出的一抹陽光,是英雄們面對敵人炮火時堅實的鎧甲﹔信仰是人的精神之鈣,是人類的精神火炬和生命的終極意義。歌劇《江姐》之所以能在一代代人心裡留下難以抹去的記憶,時至今日依然亭亭玉立地綻放在舞台上,是因為她不僅經過了幾代人的藝術傳承,更葆有精神與信仰的薪火相傳。今天我們重溫《江姐》、演唱《江姐》,就是要賡續紅色精神,以信仰之火引領前行路,以理想之光燭照新征程。
(作者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