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科技賦能助力 讓黨史學習教育走“新”更走心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漢市武昌區將“科技+”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借助新技術,服務惠民生,創新開展科普巡展、光影展等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學思踐悟中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科普巡展 致敬大國科技成就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對航天英雄心生敬仰,為祖國感到驕傲,但是也僅僅局限於此。逛街時偶然發現這麼多尖端科技的‘百科全書’,著實被驚艷到了,原來我們的祖國已經如此強大。”近日,一位路過“牢記初心使命 科技鑄造強國”科技成就展的市民說道。
據了解,為致敬大國科技成就,致敬廣大科技工作者,武昌區舉辦“牢記初心使命 科技鑄造強國——武昌區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之新中國科技成就展”巡展活動,以巡展的形式走進武昌轄區的百所學校、百個社區、百家企事業單位,通過展示在黨的領導下新中國所取得的彪炳史冊的科技領域偉大成就和中國科學家精神,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科技成就展共分為“建黨百年中國重大科技成就”“中國科技之武漢貢獻”“中國科技之武昌力量”三個部分,詳細介紹了兩彈一星、航空航天、通信與通訊、生命科學、農業技術、科學裝置、高端裝備、基礎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內容。截至目前,巡展已開展78場次,累計參觀人數達160萬人次。
光影盛宴 盡顯古城千年文脈
仲夏夜之際,黃鶴樓身前,一隻身形宏大的“黃鶴”驚艷亮相,盤旋在千古名樓前,吸引全場目光、刷屏網絡。這是“黃鶴歸來武昌城”武昌古城推介光影展上的“絕招”。
此次光影展以黃鶴樓樓體為幕,黃鶴樓公園廣場為台,以千年古城的詩意審美融合現代光影技術,折幕、滑幕、地幕、黃鶴樓、現代舞等科技藝術組合變化多維沉浸式空間,在千年古樓營造出豐富多變的形、聲、色、視、聽、味的震撼體驗。《古城初心·千年芳華》《古城煥新·文脈復歸》《古城創新·砥礪前行》三大篇章次第上演,生動展示武昌古城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靚麗呈現古城的空間格局和文脈肌理,以及秀麗的蛇山、鳳凰山、紫陽湖等山水風物,縱橫交錯的曇華林、戶部巷、得勝橋等歷史街區,密集分布的中共五大會址、武漢農講所舊址、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等紅色基地……
現場,光影故事娓娓道來,既有傳承千年、人文生動的老故事﹔又有革命光榮、英才匯聚的紅色故事﹔還有煙火市井、溫暖人心的裡巷故事﹔更有創新奮進、青春出發的新故事。武昌區以這種特別的形式,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向黨的百年征程致敬。
“智慧”加持 精准服務惠民生
武昌區大東門社區以老舊小區為主,社區共有80歲以上老人近400名,網格員每年面訪高齡老人既耗時又費神。
“面訪過程也容易引發尷尬。”社區網格員夏天說,不及時核實高齡老人信息,容易出紕漏,面訪次數太勤,老人心裡容易“有想法”。
破解尷尬局面,靠的是技術賦能。據了解,武昌區大數據中心建立起全區死亡人口專題數據庫,集成公安部門死亡人口戶籍注銷、衛健部門死亡証明、民政部門殯葬、人社部門喪葬費發放等多類信息。依托該數據庫,社區網格員輸入身份証號即可查証高齡老人是否在世,從而實現精准發放高齡津貼。
用數字思維破民生難題,用智慧化手段增進民生福祉。武昌區堅持把學史力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以解決民生實事小事為切口,依托大數據賦能,確定了網絡覆蓋“一網通”、應用支撐“一平台”、運行管理“一中心”,政務、民生、產業“三應用”、信息安全“一體系”的“智慧武昌”11131總體架構,構建起“智慧武昌”建設的“四梁八柱”,著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武漢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 武昌區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