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切口”體現為民辦實事“大作為”
——檢察機關把黨史學習教育激發的動力轉化為更多務實舉措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日前,《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04年,北京出台了全國第一部關於無障礙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時隔17年后,為適應發展新要求,《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再次列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計劃。此次條例修訂特別更新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理念,從無障礙設施、無障礙信息交流與無障礙社會服務等方面發力,保障民眾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具體條款不囿於有障礙人士,也包括推動老年人、未成年人及其他行動不便者都能夠安全、自主、方便地居住、出行、工作、休閑娛樂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
致力於提升無障礙社會服務的不只是立法機關。無障礙環境建設雖然不屬於檢察公益訴訟的法定領域,卻是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探索的一項重要內容。
“探索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是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持檢察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和檢察自覺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立法完善后的良法善治夯實基礎。
“我們積極建議檢察機關將無障礙納入公益訴訟,並與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聯合赴浙江省檢察院調研無障礙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工作。”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成員、副理事長相自成表示,公益訴訟通過無障礙的“小切口”充分展示了為民辦實事的“大作為”,將繼續配合最高檢等部門,推進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制度體系,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轉化為實際效能。
最高檢專門印發《關於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從特殊群體權益保障等新領域切入,積極穩妥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探索實踐。據統計,2019年至2021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案件803件。
截至2021年4月,全國已有25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出台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項決定,其中有7個省對探索開展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權益保護公益訴訟工作予以明確。
學史明理、增信、崇德要落到力行上,黨史學習教育是每一個檢察院、每一名檢察人員的“必修課”。而黨史學習教育激發的動力,轉化為更多檢察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務實舉措。
開展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偵查百日攻堅行動﹔探索建立虛假訴訟聯合防范、發現和制裁機制﹔部署開展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回頭看”專項活動﹔加大反洗錢犯罪懲治力度﹔加強對知識產權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行試點9省市工作的指導﹔建立年度法律監督報告制度﹔修訂檢察人員業績考評規范性文件,對各地業績考評成效開展專項抽查……檢察機關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兩手抓、兩促進,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的能力水平。
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表示,黨史學習教育最終是為了“力行”,更好推動工作。檢察機關將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檢視日常檢察工作距離黨中央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要還有哪些差距,以人民為中心在哪些方面落得不夠實。通過做好日常檢察工作,不斷優化檢察履職,以扎實的“力行”辦好檢察為民實事。
(本報記者 陳慧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