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創新表達方式

新時代革命文物綻放光彩

2021年08月25日08:53 |
小字號

4月初,國家文物局公布全國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而我們山西現有革命文物2200余處,其中國保22處,省保55處,市縣保793處,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27座,館藏革命文物7萬余件,在我國革命文物資源庫中具有重要地位。

山西,一方古老神奇的大地,一片鮮血染紅的熱土。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人民軍隊,運籌帷幄於太行山,戎馬倥傯於黃河邊,與英雄的山西人民浴血奮戰,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不僅孕育鍛造了偉大的太行精神和呂梁精神,而且留下了眾多寶貴的革命文物。這些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成為山西人民不朽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資源。

強化頂層設計

深化協同保護

從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到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從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到文水劉胡蘭紀念館,從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到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從上黨戰役北關戰地舊址到沁源圍困戰紀念碑……一處處舊址講述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文物彰顯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一座座紀念館凝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進入新時代,革命文物煥發生機,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老區發展的活力源泉。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為不斷加大革命文物頂層設計力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山西省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同時,省文物局制定了《紅色文化遺址調查認定實施方案》,啟動了紅色文化遺址調查認定工作。

為進一步夯實革命文物基礎工作,省文物局啟動了全省革命文物數據庫建設。在中宣部、國家文物局等四部委公布的兩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山西有7個市的54個縣(市、區)列入晉冀豫片區,8個市45個縣(市、區)列入晉綏片區,6個市14個縣(市、區)列入晉察冀片區。

省文物局革命文物處處長王志軍稱,為推進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省文物局按照片區化、線路化、規模化和整體性保護的原則,串點成線、由線及面,推進我省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目前,以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紅軍東征紀念館、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彭真生平紀念館、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等為主的革命紀念館,以王家峪、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屯留抗大一分校舊址、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等為主的革命舊址的展示利用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使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得到進一步拓展。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7處革命文物被辟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98處辟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4處革命文物被公布為國家級抗戰遺址、6處革命文物被公布為國家級紅色經典景區。對外開放的54處國、省保革命文物年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初步形成了區域集中、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保護利用模式,在“游山西·讀歷史”活動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傳承紅色基因

助力鄉村振興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深入挖掘黨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為廣大師生開展了“清明祭英烈奮進新時代”清明紅色研學活動。今年清明節前后,累計為30余所大中小學提供了紅色研學課程服務。

為弘揚太行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清明節假期,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迎來了參觀熱潮,廣大青少年、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周邊城市的游客也來到紀念館,開展瞻仰祭掃活動,用宣誓明志、敬獻鮮花、肅立默哀、參觀學習等形式緬懷先烈。據統計,今年3月31日至4月6日,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共接待各地游客近1.5萬人次。

武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孕育地。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腦機關曾長期在武鄉駐扎,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長期在這裡戰斗和生活,當時僅有13.5萬人的武鄉縣,就有9萬多人參加八路軍和各類抗日組織,有2.1萬干部群眾為國捐軀,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奉獻,被譽為“八路軍的故鄉、子弟兵的搖籃”。為此,武鄉縣制定了集中連片整體規劃,確立了構建“一帶三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密集區的總體發展思路,即以紅色旅游帶為核心,著力打造以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為中心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核心區、以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為中心的革命文物密集區、以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為中心的革命傳統教育功能區。

近年來,武鄉充分利用各級資金4000多萬元完成中共中央北方局煙裡舊址、冀南銀行舊址、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部舊址等14處革命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同時,加強轉化利用融合發展,堅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域旅游、民生改善有機融合,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國家抗戰紀念設施——八路軍烈士陵園,實施八路軍文化園、游擊戰體驗園和《再回太行》實景劇改造提升、紅色旅游公路、太焦高鐵連接線等配套項目,打造鄉村旅游重點村32個,推出紅色旅游精品線路3條,旅游扶貧帶動80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有力助推了經濟轉型和鄉村振興。

聚力紅色傳承

探索創新利用

革命文物資源及烈士紀念設施是中國共產黨非凡奮斗歷程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見証,是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學習黨的歷史、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為了讓革命文物在新時代煥發光彩,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我省各地各紀念館開展了積極探索。

在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和太原廣播電視台國防教育廣角欄目、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共同開展的“學黨史憶英烈”線上直播教育活動中,全新的視角,瞬間把觀眾帶回那段風起雲涌的崢嶸歲月。在直播互動環節中,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師生和紀念館工作人員齊聚東圖書館,一起品讀英雄故事,感悟家國情懷。

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副館長楊芸說,黨史是青少年成長最生動的教科書。“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隻有加強黨史教育,才能將愛黨愛國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紀念館是青少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第二課堂,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今后要加強青少年德育工作,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努力建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陣地。

平遙縣文化和旅游局今年推出3條平遙紅色旅游線路和18個平遙紅色旅游打卡地。中國文化報記者郭志清是“游山西,就是在讀中國紅色革命史”活動的體驗者。他說:“共產黨早期平遙黨史記憶游、抗日戰爭紅色記憶游、晉中戰役革命記憶游這3條紅色旅游線路,包含了平遙早期黨組織活動地舊址、平遙古城紅色報刊展覽、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都督嶺戰役舊址等18個平遙縣紅色旅游打卡地。這些精品線路還可以與古城多個景點自由組合。”

作為革命根據地,山西傳承著紅色基因,傳頌著英雄事跡,偉大的抗戰精神、太行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三晉兒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本報記者孟苗)

來源:山西日報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